-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城暴雨内涝风险评价模型研究
PAGE \* MERGEFORMAT8
S10:水文气象灾害形成机理、预报预测预警与风险评估新技术
城市暴雨内涝风险评估模型研究
路漫漫1杨帆2张杰1许新路1杨丽娜1
(1邢台市气象局,邢台,054000,2南和县气象局,南和,054400)
1 引言
城市暴雨内涝灾害带来的损失逐年增加,目前已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1]。暴雨风险评估作为灾害发生前的评估,可为有关部门规避洪水作指导。
国内洪灾风险评估研究较多[2-7],本文选取指标体系法进行洪水的风险区划。它综合考虑研究地区自然和社会经济特性、研究区域洪水各方面特征,选取适合的指标组成指标体系,经过处理后得出洪灾风险指数达到评价洪灾风险的目的[8]。
2 构建风险评估模型
2.1 数据来源
选取2005年7月11日的贵州市典型暴雨过程,分别对暴雨进行危险性区划、易损性区划和脆弱性区划,选取指标洪水淹没深度、土地利用与分类数据和地形数据,典型暴雨淹没深度由贵阳暴雨积水淹没模拟系统得出,而土地利用与分类则采用2001年11月23号的Landsat ETM 遥感影像监督分类得到。地形因子通过贵阳市比例为1:500的数字地图对高程信息进行采样内插得到。
2.2 研究方法
使用特尔菲法进行指标的选取,经验分析法确定各因子权重值,使用标准化处理数据,利用ArcGIS的重分类、叠加与地图代数功能进行空间数据的处理。
2.3 指标权重的确定
通过查阅资料可知:对贵阳市洪灾影响程度的贡献,孕灾环境和承灾体大于致灾因子,但两者致灾贡献的相对大小是未知的。故本文在模型一中将孕灾环境、承灾体和致灾因子隶属度值分别归结到[0.7,1]、[0.6,1]和[0.4,0.8],在模型二中,将三个因子隶属度值分别更改为[0.5,1]、[0.4,0.8]和[0.6,1],通过将孕灾环境的隶属度值域范围扩大,从而达到对比孕灾环境与承灾体致灾影响的效果。
2.4 数据的标准化
标准化处理的公式如下:
Y=X
其中,X表示栅格数据值,Xmin表示图层中栅格数据的最小值,Xmax表示图层中栅格数据的最大值,
2.5 建立贵阳市洪灾风险评估模型
贵阳市洪灾风险评估模型一:
yn=0.7+0.3×X
(2)
模型二为:
yn=
其中,n——栅格数据中的逐个多边形单元;
x1——孕灾环境暴露性
x2——致灾因子危险性
x3——承灾体易损性
yn——综合隶属度
3 风险区划的实施
3.1 孕灾环境暴露性隶属度分析
孕灾环境暴露性图层由地形因子生成。图1所示为孕灾环境暴露性指标隶属度的空间分布。运用ArcMap中的Slope子模块计算地表海拔高程变化率,得到贵州市坡度图后,可知坡度范围:[0.55,42],单位为度。采用以下分级原则:将坡度35%设为Ⅰ类区,将坡度20~35%设为Ⅱ类区,将坡度5~20%设为Ⅲ类区,将坡度5%设为Ⅳ类区,重分类得到的图层栅格数据范围为[1,4]。
图1 孕灾环境暴露性指标隶属度的空间分布
3.2 致灾因子危险性隶属度分析
致灾因子危险性图层由典型暴雨淹没深度得出,图2为致灾因子危险性指标隶属度的空间分布。淹没深度越大,洪水危险程度越高,因此本文中将暴雨淹没深度范围5mm、5~100mm、100~250mm和250mm分别设定为Ⅰ类区、Ⅱ类区、Ⅲ类区和Ⅳ类区。重分类得到的致灾因子图层栅格数据范围为[1,4]。
图2 致灾因子危险性指标隶属度的空间分布
3.3 承灾体易损性隶属度分析
承灾体易损性图层由土地覆盖类型因子生成,图3为承灾体易损性指标隶属度的空间分布。将水系划为Ⅰ类区,植被覆盖地区设为Ⅱ类区,裸地划定为Ⅲ类区,居民区划为Ⅳ类区。重分类得到的承灾体图层栅格数据范围为[1,4]。
图3 承灾体易损性指标隶属度的空间分布
3.4 综合分析
在GIS环境下三个图层叠加,得到栅格的综合隶属度值yn。两模型计算出的风险值区间范围不同,模型一计算结果为[0.168,0.8],模型二为[0.12,0.8]。经过对比分析:将综合隶属度范围在[0.7,1]、 [0.5,0.7]、[0.4, 0.5]、[0.3,0.4]及0.3以下分别设定为极度危险区、重度危险区、中度危险区、一般危险区和安全区
3.5 模型结果的对比分析
将图4和图5为两模型风险区划对比结果,整体上看两图结果相差不大。图
图4 模型一风险区划结果
图5 模型二风险区划结果
为选取贵阳市暴雨洪灾风险最优区划模型,将某地实测水深、土地类型与坡度数据与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表1为实测水深、对应实地情况和模型计算结果对比,选取两组数据对比分析如下:
表1 实测水深、对应实地情况和模型计算结果对比
地点
实测积水深度/mm
用地类型
隶属度
坡度
模型一洪水风险值
模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