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合一叔本华与中国哲学的相遇-云南大学学报.PDF

天人合一叔本华与中国哲学的相遇-云南大学学报.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天人合一叔本华与中国哲学的相遇-云南大学学报

中西比较哲学方法论研究                          天人合一:叔本华与中国哲学的相遇 1 2 [美]道格拉斯 ·L·别尔格 著  赵炎译 [1.美国南伊利诺 (SouthernIllinois)大学,Carbondale,IL62901-6899; 2.北京大学,北京 100871] 关键词:叔本华;朱熹;志;天;天人合一 摘 要:叔本华 (1788~1860)与传统中国哲学家———特别是朱熹 (1130~1200)———的相遇, 给我们提供了许多关于跨文化哲学解释学的有价值的借鉴和领悟。叔本华相信,他的作为生存 (ex istence)的形而上学基础 (ground)的 “意志”概念与传统中国哲学中作为本性 (nature)原则的天 的概念之间有着某种共鸣。本文试图阐明,对 “意志和现象 (phenomena)”的叔本华式的 “一-多” 形而上学与 “和 (harmony)”———中国传统儒家将其描述为存在于天人之间———进行一个鲜明的对 照,以期这个中国与西方形而上学间的有价值的区分能够导向一种有关比较的哲学解释学的具有吸引 力的新理解。这种理解在西方寻找唯一的统一的绝对真理之坚决主张中较少被触及,但在传统中国对 “不同的传统间的融合”(如 “三教合流”)的探讨中则较多地谈到了它们。 中图分类号:B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11(2009)01-0020-07   给出叔本华关于意志———作为人和宇 式———不同,他允许对 “天”这个概念仅 宙的共同基础和本质———的始终确立的形 仅作一个宣告,宣告它近似地表达了他自 而上学说明 (formulation),在我们看来, 己哲学中已经成形了的 (formulated)核心 [1] 会使得他把来自传统中国儒家和道家思想 观念。 正如 Sedler所指出的那样,这种据 中的各种概念据为己有 (appropriation)的 为己有可以认为是由叔本华 “想要在他自 特征更加显而易见。叔本华 1836年的一本 己的观念和尽可能多的思想系统之间找出 小书 《自然界中的意志》,整合了英国的 [2] 一致性的倾向”而引起的。 即便事实的确 “东方学”学者关于传统中国形而上学的研 如此,但是为了揭示在西方和传统中国的 究 (特别是 StanislausJulien、RobertMorri 形而上学概念之间基本假定 (assumption) son和GeorgeStaunton等),以此作为对他 的意义深远的差异,沿着叔本华走过的解 自己学说的确证。与较早的印度哲学的概 释的道路再前进几步,仍然是很吸引人的。 念 (如 maya和 nirvana)———它们大大地 为什么叔本华相信在他自己的思想和传统 影响了他在初期系统中规定他的思想的方 中国的思想之间的相似部分可以首先被找 收稿日期:2008-07-17 作者简介:道格拉斯 ·L·别尔格 (DouglasL.Berger),男,哲学博士,美国南伊利诺大学哲学系助理教授。 译者简介:赵炎,北京大学国学院博士研究生。 ·20· 中西比较哲学方法论研究            天人合一:叔本华与中国哲学的相遇 到?他思想中的哪些元素与传统儒家的形 化了的渴望 (hunger),性器官是对象化了 [4](P162) 而上学———由他所接触到的 “东方学”学

文档评论(0)

fengrui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