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的人本寓意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真性-中国人民大学.PDF

文化的人本寓意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真性-中国人民大学.PDF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文化的人本寓意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真性-中国人民大学

20112 JOURNAL OF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No2 2011 [ ] 非物质文化长期存在于民间的日常生活之中, 是实践活动的公共产物从非物质文化到通过 社 命名的 非物质文化遗产, 是一种以最经济可持续的方式来延续共同体的自我认同和社 文化的再 生产根据文化的人本寓意,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真性并不直接体现于作为 一种公共文化的属性上, 而是 体现在与日常生活以及外在客观力量的关联互动中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依赖于国家在场提供文化传 承发展的动力, 而国家也必须迎合文化符号的运作规律, 特别是日常生活作为文化传承发展场域的必要存 在日常生活中实践主体间的自觉确保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 一种公共文化的连续性和创造力, 从而也能 克服国家在场的客观性缺陷以及文化主体可能缺席的困境 [ ] 非物质文化遗产; 公共文化; 人本寓意; 日常生活 [] 袁年兴: 北京大学社 学系博士后研究人员 ( 北京 100871) , , , , , , , , , , , , [ 1] ( P ) , , , , , , 147 , , , , , , , , , , , , : , , [ 2] ( P9 ) , , , , , , , , , , , , , : , : , , , [ ] ( P277) , (w ork) , , , , , , [ 3] ( P87) [ 7] ( P5) : , , , , : [ 4] ( P 1) , , , , ,

文档评论(0)

fengrui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