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科举制度.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音乐) 历史轮回群最受欢迎的节目 ——【徐阶讲坛】现在开始 (音乐) 大家好,又到了徐阶讲坛,我依然是英姿飒爽的徐哥哥,很高兴开始今天的节目,好了,废话少说,我们开始今天的节目 (本节目由加多宝独家冠名,——中国人喝凉茶只喝加多宝) 【徐阶讲坛】第五期 明朝科举制度 【明】徐阶 15:34:35 5分钟热场 明朝科举制度 主讲人:徐阶 明朝科举制度-上 科举,大家经常提到,想必混历史群的人,没有不知道的所以拟定这个题目的时候,想的是系统的带领大家串一遍,谈不上讲座,更主要的是交流沟通。 科举制度 有人比喻成高考 有人比喻成公考 而且有的东西没有必要非要往现在的概念上套 学会用历史的思维去理解 就好比用在英语的环境中感悟那些无法准确用汉语翻译的词汇 说到科举 必须说到中国古代的选拔官员制度 从禅让制到世袭制 从客卿制到察举制 中国古代社会人才的选拔一直在探索中前行 终于到了隋朝 高颎的构思和杨坚的拍板 出现了影响千年的科举 制度 科举制度起源于隋、发展于唐、兴盛于宋,到了明朝其已到达高度的成熟度和制度化 所以,我特地选择明朝作为本次科举制度交流的时间节点 在明朝,普通老百姓,想要做官,除了科举只有三种途径 第一种是直接上中央大学兼中央干部速成班 ——国子监,进入国子监,顺利毕业后就可以做官 但是国子监也不是什么人都能进的 进入国子监的监生只有以下几种情况 1、荫监 就是祖上有功勋,被 保送的 2、举监 就是科举一直考不上,跑来参加国子监招生考试,考上的 3、例监,、 就是捐款花钱买个名额的 明初的时候,因为百废待兴,人才短缺,所以国子监一度成为官员的主要输送基地 但是随着明王朝进入正规化建设发展阶段 速成班水平的国子监监生 其综合素质已经远远无法满足执政的需要 永乐以后,监生直接做官的机会越来越少 即使做官也品级不高且难以提拔 远不比科 举出身的其他官员 逐步被科举制度被掩盖 第二种是荐举 就好比解决遗留问题 就是在正常的科举之外,增设恩科 把那些七老八十考了几十年的 召集到一起 降低考试难度 再考一次 考过了就给个闲职养养老 以资鼓励 第三种是铨选 这个是察举制和捐官制的一种完美结合 对组织做出重要贡献的 比如捐款捐物为组织排忧解难的慷慨义民 或者人品极高 值得树立典型 作为正面宣传需要的先进分子 经过吏部审 查合格后授予官职 以上这几种都非主流途径 第一件事就得获得学籍 证明你是读书人 这就需要找个廪生做担保人 “廪生”是什么? 为什么有资格给别人担保? 我后面会一起讲 为什么要请担保人? 主要是担保你家十八代以内 直系祖先干过唱戏、歌舞、杂耍、优伶这些卑贱职业的 然后将担保书报县里备案 获得政府出具的官方证明 有了官方证明就可以申请入学了 入学的地方既可以是公办的官学 也可以是民营的书院或者 私塾 报名入学的这些人就叫做童生 注意哦,童生并不一定是儿童 童生更多的是指你在科举这条人生大路上只是处于儿童阶段 童生开始 一直到进士 最少要经历六次大考 也就是俗称的“小三元”加“大三元” “小三元”就是县试、府试、院试 “大三元”就是乡试、会试、殿试 连中三元的一般是指“大三元”中每次 都是第一名 这个数量非常少 在中国一千四百多年的科举史上只出现过十五个 明朝只有两人 而连中六元的 即“小三元”和“大三元”都是第一名 这个数量就更少了 少到数也不用数了 因为一共就两个 明朝黄观和清朝钱棨 废话回来,接下来先将“小三元”考试具体介绍下 一是县试。 县试很简单,就是县里的考试 由县教谕主考 一般考四场以上七场以下 以八股文为主,诗、经、律、论、赋为辅 (明朝两个连中三元黄观和商辂,黄观是连中六元,商辂只是三元,不许恶意打岔) 连中三元两个,我没说错,我只不过没说人名字 考上的人可以获得参加上一级考试(府试)的资格 这级考试非常简单 基本上认真读过几年书的人都能过 通过率接近100% 难度级别比小学毕业会考还简单 二是府试 通过县试的童生方可参加内容和流程与县试基本一样 难度稍微提高一点,地点改在府衙 不同于县试的是,县试是通过性考试 而府试是选拔性考试 前者只要过了分数线就可以通过(比如大学英语六级) 而后者必须分出子丑寅卯,分出名次(比如高考) 所以一百个人去考县试 理论上会出现一百个人通过的可能性 而纵使一万个人去考府试 最多也就只有五十个人可以通过 府试录取的前五十名中 前十名为甲等,后四十名为乙等 这五十名通过的人才可以获得参加上一级考试(院试)的资格 三是院试 经过前府试的筛选 各个府的优秀士子齐聚省城参加由省学政主持的省级毕业会考 难度有点类似今天的高中毕业会考 考中的人称为生员 授予(省级优)秀(人)才的光荣称号 院试的第一名叫案首 院试通过的人仅仅

文档评论(0)

勤能补拙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