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第3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名师精编学案新人教版选修.docVIP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第3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名师精编学案新人教版选修.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第3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名师精编学案新人教版选修

……………………………………………………………名校名师推荐………………………………………………… PAGE 1 -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第3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4 清单一 康熙帝面临的主要问题 eq \a\vs4\al( )少年皇帝eq \a\vs4\al( ) 1.幼年继位 1661年,玄烨继位,年号康熙。 2.面临形势 (1)有利形势:满洲贵族逐渐确立了对全国的统治,大陆上的抗清斗争大体结束。 (2)严峻形势: ①郑成功收复台湾后,仍然坚持抗清斗争。 ②侵入我国黑龙江领域的沙俄势力有待驱逐。 ③游牧于漠西和漠北的蒙古各部需要加强管理。 ④满汉民族矛盾尚未平复,辅政大臣鳌拜骄横跋扈,欺君擅权。 3.总揽大权 康熙帝14岁亲政。智擒鳌拜,禁止株连,稳定了朝廷秩序,总揽朝政。 eq \a\vs4\al([深化认知]) 康熙帝即位时,世界形势发生变化:欧洲封建统治已经动摇,商品经济发展,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开始,新航路开辟,东西方联系加强,中国开始落后于世界历史发展潮流,正孕育着危机。                                 清单二 康熙帝的对内措施 eq \a\vs4\al( )巩固统一国家eq \a\vs4\al( ) 1.平定“三藩”之乱 (1)原因:在康熙帝下令撤藩后,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三藩起兵反清。 (2)过程及结果:康熙帝亲自指挥平叛,并大胆起用汉将,重用绿营,历时八年,平定叛乱。 2.统一台湾 (1)收复台湾:1681年,任用施琅为福建水师提督,率兵攻占澎湖,迫使郑克塽降清。 (2)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并设总兵、副将驻守台湾、澎湖。 3.镇压西北叛乱 (1)原因:噶尔丹分裂祖国,发动叛乱。 (2)过程及结果:康熙帝三次亲征,先后取得乌兰布通、昭莫多战役的胜利,取得平叛成功。 4.加强民族团结 (1)康熙帝善于学习和创新,尊重中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 (2)加强与蒙、藏两族的团结,特别尊重喇嘛教。 清单三 康熙帝的对外措施 eq \a\vs4\al( )维护国家主权eq \a\vs4\al( ) 1.背景 明末清初,沙俄不断侵扰我国黑龙江流域,侵占尼布楚和雅克萨等据点。 2.概况 (1)军事上:康熙帝分别组织两次收复雅克萨之战,迫使俄国接受中国的谈判建议。 (2)外交上:1689年,中俄双方签订《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确定了中俄东段边界,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 3.意义 维护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eq \a\vs4\al([深化认知]) 清军抗击沙俄的入侵,实质上是一场正义的自卫反击战争。《尼布楚条约》平等协商签订后,基本上奠定了中国北方的版图,维护了边界一百七十多年的稳定。                                探究点一 康熙帝捍卫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贡献  [史料探究] 材料一 过去,一个王朝的建立,多半是通过一两次决定性的大战争而解决问题的,清朝则不是这样。清朝是在入关以后,经过了短时期的大规模战争,长时期的小规模战争,将近二十年才逐渐完成了全国的统一。清初的军事时期较长,而军事行动又反映了民族矛盾。如满清剃发易服,就是用暴力手段剥夺汉族男子穿民族服装的权利。 ——《清代前期的政治和经济》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康熙帝执政时期清政府面临哪几个方面的矛盾? [答案] 满洲贵族与汉族人民和其他少数民族的矛盾;中央政府与地方分裂势力的矛盾;中华民族与欧洲殖民主义的矛盾。 材料三 1960年4月,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期间,毛泽东与老舍先生论及康熙。毛泽东一开口便说,满族是个了不起的民族,对中华民族大家庭作出过伟大贡献。他还说,清朝开始的几位皇帝都很有本事,尤其是康熙皇帝。接下来,便大讲康熙。毛泽东说康熙皇帝的头一个伟大贡献是打下了今天我们国家所拥有的这块领土。我们今天继承的这大块版图基本上是康熙皇帝时牢固地确定了的。康熙皇帝的第二个伟大贡献是他的统一战线政策。 (2)根据材料三,列举康熙帝在维护国家主权和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方面所作的突出贡献,并概括其团结各民族的措施。 [答案] 贡献:平定三藩之乱,维护西南稳定;三征噶尔丹,控制西北;进军台湾,设置台湾府;抗击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维护国家主权。措施:学习和尊重中国各民族 文化传统(或全面学习和继承汉文化,尊孔崇儒;重视与藏、蒙民族的团结)。 [结论形成] 康熙帝为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所作的贡献 措施 作用 平定三藩叛乱 使国家避免了一次大分裂,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统一台湾 使台湾重新统一于中央政府管辖之下,加强了台湾同大陆的联系,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巩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ayangjiayu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