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3检验工作质量评审.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GB 8334报批稿:阀座的检查与评定:将GB8334-1999中7.2.1.3螺纹的检验结果增加了“应符合GB8335的要求”。 4.2同一截面最大最小直径差 评审标准:对同一截面最大最小直径差的检查应掌握测量方法及合格标准(不大于0.01Di) * GB 8334报批稿删掉了同一截面最大最小直径差的要求,因为测量钢瓶同一截面最大最小直径差(不大于0.01Di)是制造过程中控制的筒体圆度的要求。在使用过程中,钢瓶因超装等压力增高产生“鼓肚”,所以标准中“肉眼可见的容积变形等缺陷的钢瓶应报废。” 4.3磕伤、划伤、凹坑 评审标准:对磕伤、划伤、凹坑缺陷应准确判定缺陷种类、掌握测量方法及合格标准(剩余壁厚不得小于90%) 4.4凹陷、凹陷内损伤缺陷 评审标准:对凹陷缺陷应准确判定缺陷种类、掌握测量方法及合格标准(深度超过10mm或大于短径1/10) 对凹陷内损伤缺陷应准确判定缺陷种类、掌握测量方法及合格标准(深度小于6mm凹陷内损伤深度大于0.4mm或深度大于6mm凹陷内存在损伤)。 4.5点、线、面腐蚀 评审标准:对点腐蚀缺陷应准确判定缺陷种类、掌握测量方法及合格标准(不得小于2/3的设计壁厚)。 对线或面腐蚀缺陷应准确判定缺陷种类、掌握测量方法及合格标准(不得小于90%的设计壁厚)。 *GB 8334报批稿增加了:因腐蚀严重,无法判断腐蚀程度的钢瓶应报废。 *气瓶的下封头,特别是在底座部位腐蚀现象尤其恶劣,这是因为底座与地面接触,它除了具备积水、潮湿,不通风等加速腐蚀因素以外,接地电流的作用使其产生外部电流腐蚀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所以要求测量代底座的气瓶下封头最低点与底座下平面距离)。 4.6焊接接头的检查与评定 4.6.1焊缝及热影响区 评审标准:焊缝及热影响区不得存在裂纹、气孔、弧坑、夹渣或未熔合。 4.6.2焊缝 评审标准:对焊缝缺陷应准确判定缺陷种类、掌握测量方法及合格标准(在瓶体一侧不得存在咬边;不得存在凹陷或不规则突变;主焊缝及其两侧50mm内,不得存在深度大于0.5mm的划痕或深度大于6mm的凹陷)。 * GB 8334报批稿增加6.1 焊接接头外观检查必须逐只进行。对YSP118、YSP118-Ⅱ钢瓶的纵焊缝以及纵、环焊缝交接处的外观质量, 应进行重点检验。 4.6.3无损检测 评审标准:在有怀疑时应采用无损探伤及掌握合格标准(比例不小于20%,按JB4730评定,III级合格) *GB 8334报批稿规范了对无损检测的阐述:焊接接头缺陷的类型和严重性有疑问时,可采用10倍放大镜检查,必要时应由检验员确定无损检测部位和检测比例,按JB/T 4730进行磁粉、渗透或射线检测。进行磁粉、渗透检测的合格级别为不低于I级, 射线检测的合格级别为不低于Ⅲ级。 4.7 壁厚测定 4.7.1测厚仪 评审标准:对测厚仪的用使用方法应正确 4.7.2测厚点的选择 评审标准:是否选择在规定的部位(应在上下封头圆弧过渡区各选一点,筒体环焊缝两侧50mm处各一点;腐蚀严重的,上下封头圆弧过渡区各选两点,筒体部分选择三点;118L钢瓶下部和下封头圆弧过渡区内增测二点)及危险的部位(腐蚀最深处),是否掌握测量方法及合格标准(剩余壁厚不得小于设计壁厚的90%)。 *GB 8334报批稿规范了仪精度的叙述:8.1 仪器的要求:测厚仪的显示分辨率不低于0.1mm。 *对测厚的选择增加了:8.2.1 对钢瓶除进行有缺陷部位的局部测厚外,还应逐只进行定点测厚,各测点应选于损伤严重的部位。 5.容积测定 评审标准:检验操作过程能否正确测量、准确计算和掌握合格标准(现容积不得小于标准规定值) *GB 8334报批稿将容积测定作为“补充检测”,增加限定条件:经外观检验,对钢瓶容积有怀疑。 *一是液化石油气是按重量进行充装,二是容积在制造出厂满足要求的情况下,因使用过程中产生不超标的缺陷导致容积减少,不满足大于标准规定值的情况属于特例。不必在定期检验中对每只钢瓶进行容积测定。增加对数字修约的要求。 7.水压试验或容积残余变形率测定 评审标准:检查气瓶有无渗漏和容积残余变形情况,以确定能否继续使用。试验时,应控制试验压力(3.2MPa)、保压时间(不得小于1min)、试验温度,试验装置、安全防护符合标准要求。气瓶残余变形率不超过10%。并做好记录,由检验员签字。 * GB 8334报批稿将GB 8334-1996的 “水压试验或残余变形率测定”,改为“水压试验”。去掉“或残余变形率测定”的原因是,其一目前我们未见到液化石油气钢瓶检验站测残余变形率的,其二液化石油气钢瓶不同于无缝气瓶,测残余变形率意义不大。 *将G

文档评论(0)

锦绣中华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