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视角下高校师生互动研究.pptx

  1.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性别不同还能好好沟通吗? ——性别视角下高校师生互动研究;目录;选题背景与意义; 在网络社交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的内容早已不局限于专业知识的传授与素质能力的提升,师生交流研究场域应突破课堂、课下以及的场域限制以及文理体学科限制进行综合研究。 已有文献评述: 1、高校师生交流的研究 高校师生交流的研究取得了上述成果,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如缺少理论支撑,研究深度不够,数据缺乏代表性,研究方法僵化,研究视角单一等等。 2、社会性别视角 社会性别视角研究所着重分析的问题是“两性在私人及公共领域的关系及其这些关系在社会变迁中如何调整”。 在以往的有关社会性别研究当中,研究者对性别文化的研究主要基于以下两个立场: (1)性别中立。 (2)性别差异。 注意:性别视角不同于女性主义 ;研究意义;论文结构;;结果描述;结果描述;学生视角下的学生主动性: 1.师生互动主动性不足 高校师生互动中,无论分科,男女学生与老师互动的主动性总体来说并不高。 2.不同分科性别差异明显 体育院系的男性学生比女性学生在课堂交流互动上,表现出更多的主动性,更加主动积极;而在理工、文科院系中,这种差异并不明显 ; 老师视角下的学生主动性: 不同的分科中,男女生与老师课堂互动的主动性有明显的差异。 1.理工院系中,男生在课堂、课下交流中表现出更多的主动性,表现的更加积极; 2.文科院系中,课上交流男生大部分比较保守,而女生在课堂互动中更主动、更积极、更占优势一些; 3.在体育院系中,男女生与老师课堂互动的现实差异并不大。 ;学生视角下的行为偏向性: 师生交流是一个双向互动过程,师生双方通过互选确定交流对象。 1.学生选择老师偏向性。 在选择教师时,教师的性格因素、专业相关程度和双方时间是否配合以及熟悉程度等是重要影响因素。 2.教师选择学生的偏向性。 这一假设在访谈中并未被证实,随机原则和互动效果是选择交流对象的重要因素,并没有性别歧视的明显体现。 3.学生??择互动内容的偏向性 显示出明显的两性交流隔阂。 在女性受访者中,无论学科,绝大多数同学面对异性教师时的互动内容仅限于学业发展,极少数涉及社会关注思考;而面对同性教师则除了有学业发展方面的内容,还有社会关注思考、生活情感这两个个方面。也就是说在师生互动过程中,性别隔阂的存在依然不能忽视。 ;老师视角下的行为偏向性: 在老师选择学生偏向性、学生选择教师的偏向性、学生选择互动内容的偏向性几个方面的性别差异并不明显,这个我们访谈员在反思是否是访谈质量未能达到研究要求。 ;学生视角下的互动有效性: 值得肯定的是,师生互动结果都比较理想。 1.教师的反馈都很及时,教师对学生问的问题表现出极高的配合度。 2.教师反馈明确性上,受学生问题类型的影响,有的问题只是为了锻炼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思考,因此教师对问题的答案并不会很明确的指出,所以反馈的明确性与问题本身的性质有关,但这不是因学生性别的差异而存在的。 3.对于女生,教师自己的否定意见多以委婉的方式指出,都不会严厉地批评女生——“保护女性”。 ; 老师视角下的互动有效性: 一位被访理科院系的老师:“训学生是老师的责任,是对学生负责,这种训斥是就事论事,对事不对人的。”对学生的批评是正常的,但是这不会因性别存在差异,批评只会针对事情本身,与学生本身无关。” 但是潜意识中对女性需要受到“保护”的刻板印象会使得异性师生交流显得更加谨慎小心。这对交流的效果一定程度上会有一些影响。 ;学生视角下的互动本质认识: 对师生互动本质的认识方面,多数学生都认为师生关系是一种知识交流,除此之外, 1.文科院系的学生中倾向于一种思维情感互动的观点, 2.理工院系学生也有小部分认为师生互动是一种师生间的合作研究, 3.体类学生的认知则更多样性,在可供的选择中都有涉及。 互动质量这种主观感受与学科特质的的联系表现非常明显,而与性别特质在表面看来没有联系。 ; 老师视角下的互动质量评估: 1.从师生互动的本质来说,大多数老师也倾向于知识交流和思维互动。 2.而对师生关系,老师们的看法就没有那么积极,师生关系关系日渐疏远。 性别隔阂依然存在——对“风言风语”的规避 ;归因分析;;;;;;;参考文献;PART FIVE 参考文献;解答疑问;感谢聆听

文档评论(0)

nuvem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