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第一框传统文化的继承了解传统.DOC

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第一框传统文化的继承了解传统.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第一框传统文化的继承了解传统

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第一框 传统文化的继承 1.了解传统文化的含义和内容。2.理解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其影响。3.理解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重点:传统文化继承性的表现及其特征。难点: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基础·初探] 一、传统文化面面观 1.传统文化的含义: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2.传统文化继承性的表现 (1)传统习俗 ①含义:指在一定社会群体中约定俗成、世代相传的风尚、礼节和习惯。 ②影响: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 ③地位: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2)传统建筑 ①含义: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 ②地位: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3)传统文艺 ①代表:古代文学、传统戏曲、传统绘画等。 ②特点:具有悠久的历史,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③地位: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4)传统思想 ①含义:包括在长期历史积淀中形成的理论观点、学术思想和道德观念等。 ②影响: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③地位:中华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二、传统文化在今天 1.传统文化的特点 (1)相对稳定性: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其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 (2)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2.传统文化的影响 (1)若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则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2)若一成不变,则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1.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意义 (1)从民族、国家看: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 (2)从个人看:能使自己全面发展,更好地创造新生活。 2.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预习·提升] 1.判断 (1)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 (2)传统文化的继承就是对传统思想的继承。( ) (3)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民族性。( ) (4)传统文化是一成不变的。( ) (5)传统文化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 (6)对待传统文化我们要科学认识、全盘肯定。( ) 【答案】 (1)√ (2)× (3)√ (4)× (5)× (6)× 2.连线 先思考再核对答案 1.教材P39探究问题 【提示】 (1)①针灸起源于中国,针刺法萌发于新石器时代,当人们产生某些病痛或不适时,用尖锐的石器按压疼痛不适的部位,使原有的症状减轻或消失。最早的针具是砭石,后来逐渐发展成青铜针、铁针、金针、银针,直到现在用的不锈钢针。②京剧,清朝光绪年间形成于北京。其前身为徽剧,通称皮黄戏。同治、光绪年间皮黄班中一批著名演员吸取其他地方戏的各种优点,并革新尝试,迅速促进了皮黄戏的发展,终于形成一个崭新的剧种——京剧。③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关于中国文字起源,一般认为在距今约5 000~6 000年左右的黄河中游仰韶文化时期。在书写应用汉字的过程中,逐渐产生了世界各民族文字中独一的、可以独立门类的书法艺术。 (2)传统文化还具有相对稳定性、鲜明的地域性等特点。例如:我国的传统文化崇尚“信”,今天我们仍然强调“诚实守信”,构建诚信社会。 2.教材P40探究问题一 【提示】 (1) 元宵节赏灯的习俗始于汉朝,隋唐时发展成盛大的灯市;吃汤圆的习俗始于宋朝;端午节的起源据说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的诗人屈原;唐朝初年,中秋节成为固定的节日,盛行始于宋朝。少数民族的风俗,可根据实际情况,自己查阅、收集资料来回答。 (2)这些习俗能够保留至今的原因主要是传统习俗具有继承性,它潜移默化地感染和熏陶着一代又一代人,对人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另外,这些传统习俗也随社会发展不断地自我筛选和演变。 3.教材P40探究问题二 【提示】 (1) 居住在不同地区的学生可结合实际,描述当地传统建筑的特色,其文化内涵要多方了解,总结概括。 (2)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蒙古族的蒙古包,哈萨克族、藏族使用的毡房,易建易拆,是移动的,使用非常方便,不占用土地资源;有些传统民居确实占地过多,但传统建筑属于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有历史、文化、科学价值,又有艺术欣赏价值和技术参考价值,在今天还有很好的旅游观赏价值。因此,应当予以适度保留,不可全部抛弃。 4.教材P41探究问题 【提示】 以孔子、孙中山的思想等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思想,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经千百年的丰富和发展,在今天仍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和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实践活动都有重要的影响,所以我们要重视传统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5.教材P43探究问题 【提示】 传统文化对现实生活

文档评论(0)

fengrui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