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结构动力学实验报告.docx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等结构动力学实验报告 学院:航天学院 专业:固体力学 姓名:沈延臣 学号:12S118003 2012年11月11日 悬臂桁架结构模态分析实验报告 一、试验目的: 1、通过对较复杂的悬臂桁架结构的模态试验,掌握模态试验的方法; 2、了解模态试验的全过程及注意事项,初步熟悉模态参数识别的基本方法; 3、通过模态试验,获得悬臂桁架结构的模态频率; 4、初步了解传感器优化布置在结构动态测试中的重要性。 5、让同学们在实验室里所做的模型试验更接近于工程结构实测。 二、实验内容: 1、测试悬臂桁架结构的固有频率; 2、将实测固有频率和振型与计算固有频率进行比较,分析讨论二者之间的差别及原因。 三、模态识别方法——特征系统实现方法(ERA): 特征系统实现方法是一种在直接模型识别之后,根据多输入数据对系统极点、模态参欲因子和复模态振型进行整体估计的多自由度时域法。 对于状态—空间方程: (1) 其中:x(t)状态向量;y(t) 输出向量;u(t) 输入向量;[A]状态转移矩阵;[B]输入矩阵;[C]输出矩阵;[D]直接输入输出传输矩阵。对(1)用于时间间隔△t恒定不变的离散信号,具有如下形式: (2) 假定系统的初始状态为零,并且每个输入点上零瞬时的输入都是脉冲,那么这些输入就构成一个单位矩阵:[u(0)]=[I]。于是在后继瞬时k的那些输出便构成所谓Markov参数矩阵: (3) 这些参数矩阵又可以集中起来构成一个广义Hankel矩阵: (4) 其中,为任意整数,根据Markov参数的定义,可以把上式写成紧凑形式: (5) 式中,叫做可观测性矩阵,叫做可控制性矩阵。的广义逆服从下式: (6) 这是因为: (7) 对进行奇异值分解: (8) 其中,[P]和[Q]是奇异向量构成的正交矩阵,[S]是奇异值构成的对角矩阵,而广义逆为(只考虑非零奇异值与相应的左、右奇异向量): (9) 将式(5),(6)和(9)结合起来便得下式: (10) 现在我们把广义的Hankel矩阵块重写成: (11) 以下面的行列式选择矩阵: 和 分别左乘右乘式(11)的Hankel分块矩阵,即可得到响应矩阵的表达式(此矩阵等于在假定单位脉冲输入条件下的脉冲响应矩阵): (12) 奇异分解保证[P],[Q]和[S]这些矩阵的秩等于状态向量的维数。将上面的表达式与Markov参数式(3)加以比较即知,组合 是系统的一个最小阶实现。由特征值问题: (13) 可以得出特征值,特征值又决定系统极点,因为。由下式求得系统的模态向量和模态参预因子向量: (14) 四、利用ANSYS对悬臂桁架结构进行仿真分析: (一)模型概况: 悬臂桁架的几何模型如图1所示,尺寸单位为mm。杆件尺寸为Φ16x2.5,连接螺栓为M8,螺栓球质量为1.865kg,管材的弹性模量为1.932x1011N/m2,泊松比为0.30307,结构约束形式为端部完全固定。实物照片如图2所示。 图1 悬臂桁架的几何尺寸 图2 实物照片 (二)软件建模与仿真结果: 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悬臂桁架结构进行模态分析,结果如下: 1、软件仿真振型: 通过软件分析,得到悬臂桁架结构的前五阶振型为: (1)一阶振型: (2)二阶振型: (3)三阶振型: (4)四阶振型: (5)五阶振型: 2、前五阶固有频率: 通过软件分析,得到前五阶的固有频率为:f1=14.981Hz;f2=15.606Hz;f3=49.508Hz;f4=72.791Hz;f5=78.530Hz。 五、实验结果: (一)实验环境: 为测得悬臂桁架结构模型的前五阶自振频率及振型,本试验采用传感器优化布置理论,综合确定了15测点的传感器布置方案,如图3所示。此传感器优化布置方案为15个测点,均为x向或y向,该布置方案仅可测得结构的前五阶振型,因为该模型结构的第六阶振型为轴向振型。 图3 传感器位置 采用16通道DSPS动态数据采集系统对布置好加速度传感器的结构模型进行数据采集,激励方式为力锤脉冲激励。 (二)实验结果: 用力锤在节点2,6,10处作用脉冲激励,DSPS动态数据采集系统

文档评论(0)

a1335558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