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多旁道预激综合征心电图特征及诊断.PDF
本文转载365医学网
多旁道预激综合征心电图特征及诊断
作者:陈漠水[1] 谢倩[1] 张福伟[1]
单位:海南省海口市人民医院[1]
预激综合征(pre-excitation syndrome)或Wolf-Parkinson-White综合征
(WPW综合征)是指心电图呈预激表现 (心房冲动提前激动心室一部分或全体),
临床上有心动过速发作。预激综合征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患者大多无合并器质性
心脏病。单纯预激综合征对患者心脏功能无太大影响,但是临床上如果合并房室
折返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心房颤动等快速的心动过速可恶化为心室颤动或导
致充血心力衰竭、低血压 【1】。预激综合征可有一条或多条旁道。目前治疗预
激综合征无特效药物,射频消融术为根治手段。对于预激综合征的发生机制及体
表心电图旁道定位的深入探究将有助于射频消融术的精准定位,节省手术时间。
本文将简述预激综合征的发生机制并总结多旁道预激综合征的体表心电图特征。
一、预激综合征的发生机制及心电图表现
1967年Durrer和Roos对1例预激综合征伴心动过速的患者进行心外膜标测,
在右心室游离壁记录到心室提前激动点,指出了心室提前激动点是异常房室旁道
从心房连接心室的部位。并阐述了心动过速大折返与这条旁道有关。近年来在临
床上射频消融和外科手术成功阻断房室旁道,有效的治疗预激综合征,进一步证
实了房室旁道的存在。目前临床研究发现预激综合征存在Kent束、Mahaim纤维、
James束等旁道。房室之间附加肌束 (Kent束)是在早期发育过程中连接心房和
心室的未能完全退化而残存的肌束。
黄宛心电图 (第6版)指出Kent束的存在形成了典型心电图特征:①PR 间期<
0.12s;②QRS波时限≥0.12 s;③起始部有δ波;④ ST-T 改变;⑤PJ间期
<0.27s。
Mahaim纤维 (结室、束室、房束)形成Mahaim综合征心电图特征:1、窦性心
律,PR 间期正常或延长;2、起始部有δ波或无预激波,QRS波时限≥0.12 s;
3、ST-T 改变;4、QRS波呈现左束支传到阻滞的图形。
James束形成LGL综合征心电图特征:1、在成人PR 间期<0.12s;2、QRS波时
限<0.12 s,起始部无明确的预激波;3、曾出现过窄QRS波形阵发性室上性心
动过速。
预激综合征体表心电图的定位是难点,但是也是每位心内科医师的必备技能。成
媛等【2】指出预激综合征体表心电图定位方法为(1) 根据V1导联δ波方向定左
右: ①左侧旁道:V 1 导联δ波直立;②右侧旁道:V1 导联δ波倒置或在等电
位线上。(2) 根据Ⅱ导联δ波方向定前后: ①前旁道: Ⅱ导联δ波直立;②后旁
道:Ⅱ导联δ波倒置或在等电位线上。(3) 根据Ⅰ、V 1 导联δ波方向定间隔部
或游离壁: ①左侧:Ⅰ导联直立为间隔部,Ⅰ导联倒置为游离壁;②右侧:V1导
联直立为游离壁,V1导联倒置为间隔部。单旁道诊断相对容易,但多旁道预激
综合征的心电图表现复杂多变的,准确识别具有具有一定的难度。
二、多旁道预激综合征心电图特征365医学网 转载请注明
2.1 体表心电图特征:
1964年,Matter等【3】报道了1例心电图呈现A型与B型预激交替出现的特
征,并首次提出预激综合征 “多旁道共存”的概念。阴彦龙等 【4】指出多旁道
预激综合征体表心电图诊断思路为:①delta波或QRS波极性多变;②心动过速
频率多变;③显性旁道QRS波形态发生多变;④发生宽QRS波心动过速时出现晕
厥及血流动力学改变;⑤心动过速中顺传型和逆传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
相互转换;⑥顺传型AVRT逆行P波形态改变;⑦交替出现两种及以上逆传型AVR
T。
2.1.1双旁道表现为两种不同的心室预激图形365医学网 转载请注明
图1呈现两条旁道交替下传,图A 左侧游离壁旁道 (A 型预激图形) ,图B
右前间隔旁道。
图2 同一患者动态心电图发现:A、B 型预激交替:A 型预激向A、B 型预
激1 ∶1交替过渡;A、B 型预激1 ∶1交替过渡为A 型预激,A、B 型预激1 ∶
1交替过渡为B 型预激。
2.1.2显性双旁道预激综合征 (左后侧壁+右前侧壁)
图3为未发生心动过速时心电图表现为右侧房室显性旁道。
图4为同一患者心动过速发作时的心电图为左侧显性旁道伴房室折返性心
动过速。
电生理证实:二尖瓣环室侧距离冠状窦口3 cm,及三尖瓣环11 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