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中的三下乡活动介绍.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 MERGEFORMAT - 11 - 附件3:2016年“镜头中的三下乡”视频/组图稿件说明文档 稿件标题 10-26个汉字 内容简介 图片编号 图片说明 01 02 03 …… 主要拍摄者 投稿人姓名 学校 手机 QQ 团队名称 必须与报名表中的团队名称保持一致 案例: 稿件标题 走进“黑色脊梁”煤矿工人 内容简介 中国青年网北京7月24日电(通讯员 李双宏)煤炭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64%,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从业人员达到442.4万人。风驰电掣的列车,飞泻的钢水,闪烁的霓虹,拔地而起的高楼……都离不开煤炭业的发展,更离不开煤矿工人的奉献。 煤矿工,世界十大危险行业之一。他们头顶晨星走,身披晚霞还,每一次井下工作都是冒着生命危险。他们抡着大板锹、洋镐,开动YT-23苏式掘进机,噪音震得浑身发麻,一天三班倒,阳光成了奢侈品。他们是国家的“黑色脊梁”,是社会的“光明使者”。 为了进一步了解煤矿工人的工作环境,记录他们的点点滴滴,7月22日,四川农业大学寻陌团队来到重庆永川,下到矿井,近距离接触这些“黑色脊梁”,用镜头记录下这群可爱的人。 图片编号 图片说明 01 疲惫了一整晚,工人们终于可以坐着缆车出矿。矿工工作实行三班倒,每班工作8小时,可是算上准备和进出矿的时间,矿工每班的工作时间几乎都会超过十小时。一晚的疲惫,一途的艰辛,终于在矿口迎来光明,终于在矿口舒气歇息。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李双宏 摄 02 对于工人来说,矿井下是另外一个世界:阴冷、黑暗、潮湿,陪伴他们的只有头顶一盏矿灯。出井那一刻,才是他们真正得以喘息的时候。志愿者的到来使得矿工感到些许不适,来不及关闭头顶亮了一夜的矿灯,在看到志愿者时,出井的疲惫姿态已然变成了警惕的眼神,向着志愿者扫来。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李双宏 摄 03 井下有大量易燃物质,一遇明火就爆炸,出于安全考虑,矿工们在井下时是禁止吸烟的。然而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让吸烟成为了他们放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刚刚结束了连续八小时的高强度作业,为矿友点一支烟,是安慰,是庆祝。也许条件艰苦,工作艰辛,但请让我用一支烟迎接你归来。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李双宏 摄 04 澡堂,这是每一位矿工出矿后都会去的地方。由于科技的发展,挖矿已从人工转变成机械,但尽管如此,矿工身上还是会铺满矿灰。热水放下,冲去他们一身的尘埃,冲去他们一身的疲惫。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李双宏 摄 05 自救器是一种呼吸保护器具,入井人员在井下遇到火灾或瓦斯事故时,需用其提供氧气,防止有害气体中毒或缺氧窒息。安全帽、矿灯、自救器是矿井工人每次下井前都必备的设备。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李双宏 摄 06 矿井口,两名煤矿工人在合力推一辆矿车,据说一车能装1000斤煤,烈日当空,他们,已经被晒得不想抬头了。不知道是习惯了还是赶时间,他们只顾着低头往前走,任由汗水滴落在沙石上然后蒸发。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李双宏 摄 07 工作做完了,也许是太累了,这名矿井工人在一个堆着钢筋石块的小土堆上,直接坐了下来。头顶的烈日,周围的暑气,凌乱的环境都不能阻挡他席地休息。他低着头,不知道是在躲避阳光,还是想抽烟解乏,亦或是累得不想抬头。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李双宏 摄 08 这是矿场的一个角落,石块、木板、废纸箱,就是他们的床。劳累一夜的矿场工人蜷缩着身体稍作休息,他双手抱臂,裸露着一双宽厚的脚掌,脚上布满了厚厚的硬茧,脚掌的裂纹里还夹杂着黑黑的煤灰,这是一双沧桑的脚掌,是它撑起了家庭的重担。注视着镜头的眼睛略显忧郁,但是里面装着的是真真切切的矿工生活!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李双宏 摄 09 一班的矿工已经从井下安全返回地面,只剩下“猴车”(全称为矿山架空乘人索道)在隧道里等候它下一班主人的到来。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李双宏 摄 主要拍摄者 李双宏 投稿人姓名 李双宏 学校 四川农业大学 手机 188856825264 QQ 1235664 团队名称 寻陌团队

文档评论(0)

210519478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