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导论讲者笔记-香港人文哲学会.DOC

中国文化导论讲者笔记-香港人文哲学会.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文化导论讲者笔记-香港人文哲学会

第 PAGE 8 頁(共 NUMPAGES 8 頁) FILENAME \p D:\My Documents\TK講座,座談會,講論會_包括大綱\Z1比較哲學\2011-04莊子注郭象講座2.doc  TIME \@ yyyy/M/d 2012/2/25 道在生活系列講座 圓玄學院主辦、香港人文哲學會協辦 「莊子析義」八之二:〈齊物論〉 講者:劉桂標 概述 -本講講《莊子?內篇》第二篇〈齊物論〉,與首講既有連貫性,又有獨立性。 -一般學者對〈齊物論〉的題目的解釋有二: /「齊物」論(或即齊物、論)-i.e.平齊事物的善惡、是非、美醜等討論 \齊「物論」(或即齊、物論)-i.e.平齊諸子百家有關世界的學說 前者更佳,∵「齊物」之「物」除事物外,也可包括「物論」之義。而莊子講齊物之論,目的是要以超知識的入路使人明白逍遙無待的人生道理。 →本篇與上篇的重點上的不同: /〈逍遙遊〉-價值實踐的入路 \〈齊物論〉-超越知識的入路 →如果說〈逍遙遊〉講[具體的]絕對自由義,則可說〈齊物論〉講[具體的]絕對真理義。 -以下詳言二篇之異同。 -〈逍遙遊〉可說是整部《莊子》的綱領,正面講精神的絕對或即超越的自由義──逍遙義,反面則講其不受外在事物決定義──無待義。 -其逍遙義可說繼承及發展老子的自然義,無待義可說繼承及發展老子的無為義。 -如上一講已講及,老子的無為義,依牟宗三先生的解析,可分為三個層次(層面): /自然生命的紛馳,i.e.生理層面的束縛,如食色等物欲 -心理的情緒,i.e.心理層面的束縛,如喜怒哀樂等經驗的情緒 \意念的造作,i.e.經驗意識層面的束縛,如所謂意識型態 -生理與心理層面的造作較易了解,但經驗意識層面則較難。〈逍遙遊〉講無待時,主要講也主要針對這些層次。如上次所言,他說: 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莊子.逍遙遊》) /無己-不受物質軀體或物欲的束縛(或限制) -無功-不受功業的束縛(或限制) \無名-不受名譽的束縛(或限制) -在〈齊物論〉裏,他則進而集中講經驗意識(一義下也可說是認知或經驗知識)層面的束縛。這個層面較生理、心理層面複雜,∴本篇莊子的立論結構也遠比上篇繁複。講者以為,可以分以各段: 由「南郭子綦」至「怒者其誰耶」 講述吾喪我義及天籟義 由「大知閑閑」至「吾獨且奈何哉」 講述[破]成心義 由「夫言非吹也」至「故曰莫若以明」 從思考認知的層面說明成心的緣起在於偏頗的成見與僵化的定見。 由「以指喻指之非指」至「此之謂以明」 講述在思考認知的層面,去成心端在以真正的自由主體為依歸及明白事理的人生態度。 由「今且有言於此」至「而況德之進乎日者乎」 從言說論辯層面說明成心的緣起在於偏執的態度。 由「齧缺問乎王倪曰」至「寓諸無竟」 講述在言說論辯的層面,去成心端在以真正的自由主體為依歸及把握言說論辯的真正目的和意義。 由「罔兩問景曰」至「此之謂物化」 通過「罔兩問景」及「莊周夢蝶」二故事說明超越經驗意識的限制能使人達致逍遙無待的人生境界。 -莊子的齊物(平齊萬物)的觀點,在現代受到了一些對中國哲學不太了解的學者的誤解,以為他是主張相對主義(relativism)的觀點,以為一切命題都是相對的。∴世上並不存在客觀的真理。甚至有學者將其觀點與後現代主義者相提並論。 這是對莊子莫大的誤解。∵莊子的齊物論與相對主義有重要的分別: /相對主義 -從經驗知識的角度出發,∴這種觀點與人生價值的反省無關。 -指出所有經驗知識都是相對的,或即沒有普遍性。→有顛覆經驗知識的意思。 \齊物論 -從價值知識(超越經驗知識,一義下可說是廣義的價值實踐)的角度出發,∴這種觀點與人生價值的反省有關。 -在指出所有經驗知識都是相對的,或即沒有普遍性的同時,說明人可有超經驗的價值知識,後者可說有普遍性。→有顛覆經驗知識的意味,但同時也有成就價值知識的意思。 吾喪我義及天籟義 吾喪我義 -〈齊物論〉首段講吾喪我,其義與〈逍遙遊〉講「至人無己」的無己義相同。「無己」或「喪我」,並非泛指沒有主體或我,而是特指有成見和偏執的主體或我。≒佛教講的[人]無我,也有類似意思。 -另外,在語法上補充一點:古代漢語中「吾」與「我」在用法上有別: /吾-用作主詞,e.g.《論語》中的「吾有知乎哉」中的「吾」 \我-用作賓詞,e.g.《論語》中的「有鄙夫問於我」中的「我」 天籟義 -表面上,天籟義與吾喪我義好像不相干;∴有些讀者不明白為何莊子將兩者連繫著來講。但實際上,依講者看,兩者可說是正反關係: /吾喪我-反面表達精神自由 \天籟-正面表達精神自由 -「天籟」一觀念可說是〈齊物論〉的核心觀念,正如「逍遙」觀念為〈逍遙遊〉的核心觀念,能把握它,則能大體把握〈齊物論〉的主旨,甚至是《莊子》全書的主旨,其義與「逍遙」等重要觀念相通。 -在莊子〈齊物論〉中

文档评论(0)

fengrui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