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史上子类丛书的编辑与刊刻.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DOI:10.13363/j.publishingjournal.2006.04.018 HUBAN KEXUE 编辑史 ·出版史 出 版 科 学 C 出版史上子类丛书的编辑与刊刻 温显贵 摘 要:子是传统目录学四分法中的重要一支,子书在中国图书史上也以数量庞大著称。自从丛 书诞生以后,子书就因其地位重要而被各综合性丛书所收录。但专门以子书为收罗对象的子类丛书 至明代才出现。明代后期、清代末期和民国年间及现当代是子类丛书编刻的重要时期。 关键词:子类丛书 编刻 意义 中的地位才得到应有而公平的评价。 一、子书与传统目录学 “诸子”的范围在目录学史上也屡有变迁。 子书即“诸子”之书,是我国传统古籍中一 《汉书·艺文志》有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 个非常重要的部分。最早的一批子书产生在春 杂、农、小说家,即所谓的“九流十家”,此后逐渐 秋末到战国的百家争鸣时代,其中不少是我国 扩大。清代乾隆年间开修的《四库全书》本着“博 收慎取”的原则,子部分列十四类,收书 部, 古代思想文化的珍贵结晶。秦汉以后的整个封 915 建社会中,不少思想家和学者写过类似的著作, 品种数为全书的四分之一强。根据内容、性质 其中不乏优秀的作品。 的差异,总成其事的纪昀又将十四类概括为四 [1 ] “自六经以外,立说者皆子书也。”所谓“立 大类:一曰“治世者所有事”,包括儒家、兵家、法 说者”,即指能自成一家之言、自立一家之学说 家、农家、医家、天文算法六类;二曰“小道之可 者。按照传统经、史、子、集四分法的观点,凡属 观者”,包括术数、艺术二类;三曰“旁资参考 哲学、政治、科技和艺术类的图书,除极少数如 者”,包括谱录、杂家、类书、小说家四类;四曰 《论语》《孟子》因地位特殊而被抬升进入经部 “外学”,即儒教以外的别教,包括释家、道家二 外,其余皆被划归子部。而研读子部书又是古 类。《四库全书》把明代以前的子书作了一个阶 代读书人精通经世济用之学的重要途径之一。 段性的总结。 因而子书在中国古代具有独特的地位,即使是 二、子类丛书的编刻 产生于先秦的诸子著作,也并没有在漫长的历 史变迁中遭到湮没。 为了便于流通和使用,克服综合性丛书收 诸子之学在古代虽然影响未曾中断,但结 书杂而不专的缺陷,人们想到了模仿汇刻经书 合历史发展的实际来看,它又是长期受贬抑的。 的办法汇刻子书。于是,专门的汇编子书在明 班固在《汉书·艺文志》的《诸子略》的末尾指 代中叶以后盛行开来,其中大多系坊刻之作。虽 出:“诸子十家,其可观者九家而已。皆起于王 不能排除书商以赢利为动机而汇刻子书,但它 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恶殊方,是以九 们的编刻对于扩大子书的流传与影响无疑具有 家之术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 积极意义。清代以至民国时期,还有若干类似 说,取合诸侯。其言虽殊,辟犹水火,相灭亦相 之书,有按狭义编的,有按广义编的,形成了子 生也。……今异家者各推所长,穷知究虑,以明 类书籍汇编的两种传统。因此,平常所说的“子 其指,虽有蔽短,合其要归,亦《六经》之支与流 书”实有广义和狭义之别,狭者接近于《汉书· [2 ] 裔。” “

文档评论(0)

fengrui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