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减速器外传动零件设计 1.普通V带传动 已知:P , n , T , i。 2.齿轮传动 已知:P , n , T , i。 设计步骤:见教科书按开式齿轮齿根弯曲疲劳强度条件性设计计算。 见教材p163例题 1. 齿轮传动 已知:P , n , T, i。 设计步骤:见教科书例题p220。 2.直齿锥齿轮传动 已知:P , n, T , i。 设计步骤:见教科书例题p226。 二、减速器内传动零件设计 3. 蜗杆传动 已知:P , n , T, i。 设计步骤:见教科书例题p267。 三、按转矩初步计算轴的最小直径 注意:1.键槽 单键:加5% 双键:加7% 2.圆整为标准直径(课设p88) 3.或按联轴器圆整直径(课设p145或p146 ≥ 四、验算工作速度误差 五、减速器箱体结构尺寸(课设表4-1) 注意: 、 ≤ ≥8, ≥ ≥ 易错:齿轮减速器中心距为低速级,锥齿轮减速器为齿轮中心距;通孔直径课设表14-21 1. 传动零件的结构和几何尺寸 2. 初步计算轴的直径(见课设表3-1) 4. 轴承类型以及润滑课设p25、密封方式课设p30 3. 电动机输出轴的尺寸课设p194 5. 传动件润滑 (见课设浸油p24) 已知条件: 6. 减速器箱体的结构 (表4-1p22) 设计内容: 1. 初绘装配草图 2. 轴、轴承、键、联轴器的校核计算 3. 完成装配草图 (边设计、边计算、边修改) 1 2 3 4 5 1-电动机 2 - 联轴器 3-减速器 4-运输带 5-卷筒 一、初绘装配草图 1.布置图:尽量选取1∶1的比例 4.初步计算轴直径 2.画齿轮中心线及廓线,da, d, b1, b2 Δ3 8 mm。 3.画俯视图三内壁线及外壁线,Δ1 ≥8 mm,Δ2 ≥8 mm;B=δ+C1+C2+5~8。 5.轴的结构设计( 确定各轴段直径和长度) 7.箱体结构及其附件(课设p42,p47) (1)箱体、箱盖。 (2)联接螺栓、启盖螺钉、定位销。 (3)吊钩、吊环螺钉。 (4)观察孔、油塞、油标、通气器。 6.轴承类型选择及相对位置确定 轴肩与倒角、圆角关系见课设表12-13. 参见课设p30 C1 C2 l1 Δ2 LA1 LB1 LC1 LC2 LB2 LA2 Δ1 L1 阶梯轴结构 d1 d2 d3 d4 d5 d 齿轮联轴器 h r c L 外伸端安装联轴器的安装尺寸 d d5 d1 d2 d3 d4 B h 弹性套柱销联轴器 r r′ l 油 油润滑轴承的轴承盖结构 l1 c1 c2 LC1 LB1 LA1 按外接零件要求确定 LC2 LB2 LA2 a1 a2 Δ2 l2 Δ3 按外接零件要求确定LB LA3 油润滑 3-5 LA3 LA3 Δ1 Δ2 L L L L L L LA3 按外接零件 安装要求确定 LB3 L3 LB2 LC2 Δ2 C1+C2+(5~8) C1 C2 a LB1 LB1 LC1 LC3 Δ1 LA2 支点跨距与悬臂零件间的距离 lB1 ≥2 lC1 或lB1≈2.5d d lB1 lC1 密封件 轴用弹性挡圈 用垫片调整锥齿轮轴向位置 D 套杯结构与轴向位置的调整 δ2 套杯 小锥齿轮组合(正装) LB1 小锥齿轮组合(反装) LB1 二、验算轴、轴承、键、联轴器 1. 轴的计算 2. 轴承的计算 3. 键的计算 4. 联轴器的计算 三、完成装配草图 1. 画出齿轮的结构及固定 轴向 周向 2. 画出轴系的细部结构 在草图的基础上进行装配图设计。避免盲目照抄草图,修改草图中的错误,力求进一步改进和提高设计质量) 包括两个内容: 装配工作图和零件工作图。 一、装配工作图(估算减速器轮廓尺寸课设p28) 参考图:展开式(p204~207),同轴式(p208~209),锥齿圆柱齿轮(p214~p215),蜗杆传动(p216~221) 尽量用1:1的比例在两(或三)个视图上 画出。必要时画断面、剖视和局部视图。 (应当完整、准确地表示出每个零件的结 构形状、位置和尺寸,以及它们之间的连 接性质和相互关系) 要求各视图要符合投影关系,同一零件剖面线方向应一致。 要点: 1. 布图 2.画图过程 * * * * 3.巩固、加深和扩大在本课程和先修课程中学到的知识。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 1.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提高机械创新设计能力。 2.熟悉机械设计过程,掌握机械设计的一般方法和规律,学会使用设计资料、标准和规范,通过设计实践,在机械设计基本技能上得到训练。 二、课程设计内容 联轴器 电动机 减速器 滚筒 三、选择设计题目(举例) 1.设计带式运输机传动装置(设计题目1)(展开式) 2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