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婚姻悲剧的罪魁祸首———《诗经·氓》赏析.docx

谁是婚姻悲剧的罪魁祸首———《诗经·氓》赏析.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谁是婚姻悲剧的罪魁祸首———《诗经·氓》赏析 《诗经·氓》是我国古代一首著名的叙事诗。诗中描写了一位姑娘同氓结识,受氓诱骗而结合,直至感情破裂被遗弃的生活片断,从而表达了我国古代妇女在婚姻上受压迫,受伤害这一主题。诗中人物性格形象鲜明,故事情节生动感人。 诗歌是从两人热恋场面的描写开始的,“氓之蚩蚩,抱布贸丝。”氓表面看起来是一位淳朴质厚的人,他带着布匹来交换蚕丝。这样一位既憨厚老实,又聪明勤劳的青年,怎能不让姑娘动心呢?其实,氓又是一位很有心计的人,他并不是真心来换丝的,而是来和姑娘商量结婚大事的。由于两人从小就认识,(“总角之宴,言笑晏晏”)彼此还是有一定感情基础的,因此,两人谈得很投机,否则“送君送到大路旁”,已经很有情意了,何必还要一路远送,渡过淇水,来到顿丘呢?两人一路窃窃私语,一路谈情说爱,好不幸福。这时的姑娘已经深深地爱上了氓。到达顿丘,两人谈到什么时候结婚这件终身大事。氓希望越快越好,他责备姑娘故意拖延婚期。而姑娘毕竟是一位保守正统的良家女子,她希望有一位好媒人来和父母谈论自己的婚姻大事。当时,礼教的规范已经渗入民间,只有受父母之命,媒约之言的婚配,才能得到社会的承认,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姑娘不得不慎重其事。接下来是姑娘的解释和答复,“将子无怒,秋以为期。”此时的姑娘,为了自己的爱情,彻底挣脱了礼教束缚,敢作敢为,毅然许婚,胆量和勇气令人赞佩。可是,她也为自己留下了一条祸根。以后,当她被氓遗弃时,非但得不到社会同情,就连自己的亲兄弟也讥笑她,“兄弟不知, 其笑矣。”这显然与其私自许婚有关。从这里,我们可以感觉到旧礼教这张无形的潜网。 “乘彼土危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两人自从定下婚期分手以后,一转眼秋天快到了,婚期也就临近了。痴情的姑娘天天来到村口,登上断墙头,远望着复关方向。氓终于来了,一见到自己的心上人,姑娘又说又笑,兴高采烈。从这里反映出姑娘的天真、热情和诚挚。当然,姑娘对待终身大事还是很慎重的,她怕有所闪失,又叫氓占卦,“尔卜尔筮,体无咎言。”算了好几次,变换方式反复验证,卦上都没有凶辞。于是姑娘放心了,她连自己带着财物一古脑儿嫁给了氓。 俗话说,人无百日好,花无百日艳。自从姑娘嫁给氓后,往日的姿色正一天天的失去,而氓却是一个贪图虚荣,朝三暮四,喜新厌旧的人。氓对妻子渐渐失去了好感,开始变心了。“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这是表明,姑娘已经被氓彻底遗弃,她痛心疾首,警告世间女子,切不可过分沉溺于爱情之中,以致于丧失自己的判断能力。姑娘沉痛的追悔,反映出当时社会男女的不平等,揭示了夫权制的残酷性。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姑娘回忆起自己嫁给氓几年来的日日夜夜,不甘于贫困,每天早起晚睡,日夜操劳,力图改变家庭的穷白面貌,经过多年辛勤操持,家庭生活开始稳定和改善,而自己却过早地憔悴了,人老珠黄,终于被氓一脚踢开。眼含着泪水,带着满心的忧伤,姑娘回到了自己的家。“兄弟不知, 其笑矣。”姑娘本想把自己的痛苦和忧伤告诉家人,而自己的亲人也如此讥笑她,她彻底失望了,泪水只有往肚子里咽,“静言思之,躬自悼矣。”此时的姑娘心情极度悲痛,令人不忍卒读。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她们俩原来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氓又多次诚恳地向她立下誓言,应该说,她们的爱情和婚姻还是有基础的,时间可以作证,想不到氓竟然会变心。氓这种负心汉不值得我去爱,既然如此,我们的爱情和婚姻就到此为止吧! 《氓》中的女主人公勤劳、温柔、坚强。他们的爱情也有着悠长的历史和坚实的基础。那么造成这场婚变悲剧的原因是什么呢?这正如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文中所说:“在历史的最初的阶级对立,是同个体婚姻制下的夫妻间的对抗的发展同时发生的,而最初的阶级压迫是同男性对女性的奴役同时发生的。”《氓》形象地反映出男性对女性的奴役,揭示了夫权制的残酷性,它更喊出了一位女性对男女平等这一基本人权的渴求,从而闪烁出智慧和理性的思想光辉。

文档评论(0)

勤能补拙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