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史(下) 李小龙.pdfVIP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下卷 李小龙 张仲裁 杨飞 著 宋绚烂后的再造与重生 元 文 学 通过陈桥兵变而建立的赵宋政权,各个方面 都有着先天不足的缺陷,北南两宋的内政外交尤 其显得疲软而阴柔。然而,“青山遮不住,毕竟东 流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并没有因此稍作停留, 北宋的城市经济在局部的范围内远远地超过了唐 代,“勾栏”、“燕乐”的兴起,使得词作为有宋一 代独具特色的文学体裁登上了绚丽多彩的文学舞 台。另一方面,承唐代传奇基础发展的叙事文学 也开始从文人的笔下走向市民阶层,异彩纷呈的 话本小说也悄然在文坛上占了一席之地,这又为 明清两代的长篇小说的产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一章 文 学 巅峰之后的柳暗花明 【 北 宋的 词 】 宋词无疑代表着宋代文学的高峰,无论是从参与创作 群体的水平,还是它在抒情言志方面所达到的高度,我们 都可以这样定论。它的来源广泛而驳杂,从里巷市曲到酒 边樽前,从走夫贩卒到硕儒文人,都能听到它或轻柔或刚 健,或豪迈或苍凉的旋律。走进宋朝,我们就会觉得有一 股浓烈的词香扑鼻而来,让我们无法逃避,也无须逃避, 就那样沉醉在它馥郁的浓香之中。 中 市井新声与朱门艳曲 国 文 学 柳永和晏殊 史 北宋前期,词并未产生变革性的发 流自命的皇帝却一反常态,看到柳永的名字 展,大多数作者仍承袭晚唐五代 大怒,说道:“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 花间词派的风格,成就不大。至北宋中期, 一笔将柳永的名字勾了。为什么宋仁宗对柳 范仲淹、欧阳修、柳永、晏殊等大家相继出 永这样生气?原来不久以前,柳永落第时曾 现,其中以柳永、晏殊最为著名。 写了首哄动一时的词《鹤冲天》,原文是: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 一、慢词圣手:柳永 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 中国的文学家往往有相似的经历。 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 唐代孟浩然在的王维的力荐下终于和唐玄 寻访。且恁偎红倚发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 宗有一面缘,却因他的诗中有一句“不才明 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主弃,多病故人疏”,而使得龙颜震怒,孟 浩然被骤然斥退,从此退隐江湖,以布衣终 身。柳永(987~1053)也是如此。柳永原名柳 三变,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官至屯田员 外郎,故也称柳屯田,福建崇安人,书香门 第。柳永有兄弟三人:三复、三接、三变。 兄弟都饱读诗书,以进士第出仕,时称“柳 氏三绝”。柳永从小聪慧好学,幼年时每天 晚上点着蜡烛苦读,当地人因此将他读书 附近的山称为蜡烛山、笔架山。由于他父亲 和叔父辈先后都在京任职,成年后,柳永也 从家乡来到了汴京。他文名早成,风流倜 傥,不久就在花柳丛中声名远扬。然而,尽 管寻花问柳听歌买笑是当时文人乃至士大 夫们的常事,但柳永却因为沉醉于花间柳 宋仁宗像 下在仕途上蹭蹬了十几年,这其中还有一 宋仁宗在位时期,北宋政治经济走向鼎盛,众多的文 个曲折的故事。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