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耳鼻咽喉考试重点10pag.docx
【鼻科学】
鼻:由外鼻、鼻腔、鼻窦三部分构成。
一、外鼻:
*危险三角:临床上将鼻根到两侧口角的三角形区域称为危险三角区。因为该区域内面部静脉无
瓣膜,血液可双向流动,鼻部皮肤感染可造成致命的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
二、鼻腔:
(1)固有鼻腔:(有鼻毛,富含皮脂腺)
前界:鼻内孔、后界:后鼻孔,有内、外、顶、底四壁。
内侧壁:即鼻中隔,由鼻中隔软骨、筛骨正中板、犁骨、上颌骨腭突构成。
*鼻腔内侧鼻支架:由鼻中隔软骨、筛骨正中板、犁骨组成。
外侧壁:(上、中、下鼻甲,上、中、下鼻道)
1.下鼻甲和下鼻道:下鼻甲后端距离咽鼓管咽口仅1~1.5cm,病理状态下可直接影响咽
鼓管的开放功能。下鼻道外侧壁前段近下鼻甲附着处骨质较薄,是
上颌窦穿刺冲洗的最佳进针位置。
2.中鼻甲和中鼻道:中鼻甲基板将筛窦分为前后两组。中鼻甲最常见的变异包括中鼻甲
气化和中鼻甲反向弯曲。鼻甲与鼻中隔之间的不规则腔隙称为:总
鼻道。
*窦口鼻道复合体(OMC):以筛隐窝为中心的解剖结构,包括中鼻甲、钩突、筛泡、半
月裂、以及额窦、前组筛窦和上颌窦的自然开口等。
(2)鼻腔粘膜:
嗅区粘膜:占鼻粘膜1/3,为假复层无纤毛柱状上皮。
呼吸区粘膜
(3)鼻腔血管:
颈内动脉系统的分支眼动脉、颈外动脉系统的分支上颌动脉
利特尔区:鼻腭动脉、筛前动脉、筛后动脉、上唇动脉和腭大动脉,在鼻中隔前下部的粘
膜下交互吻合,形成利特尔动脉从,是临床上鼻出血的最常见部位。
易出血区:颈内、颈外A、V系统在鼻中隔前下部形成的动静脉血管网分别成为利特尔动
脉从和克氏静脉丛,源于该区的出血很难区分动脉性或静脉性,故笼统称为
“易出血区”。
老年人:吴氏鼻—鼻咽静脉丛常是后鼻部出血的主要来源。
(4)鼻腔神经:
1.嗅神经
2.感觉神经:来自三叉神经第一支(眼神经)、第二支(上颌神经)
3.自主神经:交感神经:岩深神经、副交感神经:岩浅大神经。
三、鼻窦:4对
*分组:前组——上颌窦、前组筛窦、额窦。窦口均位于中鼻道。
后组——后组筛窦、蝶窦。窦口分别于上鼻道、蝶筛隐窝。
第二节 鼻的生理学
*生理性鼻甲周期(鼻周期):正常人的鼻阻力呈现昼夜及左右有规律的交替的变化,这种变化主
要受双侧下鼻甲的充血状态影响,约间隔2~7个小时出现一个周期。
假复层柱状上皮:250~300根纤毛/cell,挥动速率:1000次/min、速率:5mm/min。
*鼻肺反射:以鼻粘膜三叉神经末梢为传入支,广泛分布至支气管平滑肌的迷走神经为传出支,
以三叉神经核及迷走神经核为其中枢核团,形成反射弧。鼻肺反射是鼻腔局部刺
激和病变引起支气管病变的原因之一。
*喷嚏反射:当鼻粘膜的三叉神经末梢受到刺激时,发生一系列的反射动作,如腭垂下降、舌压
向软腭等,然后声门突然开发,使气体从鼻腔和口腔急速喷出,借以清除鼻腔中的
异物或刺激物。
*呼吸生理功能具体表现:通气、过滤、清洁、加温、加湿、共鸣、反射、嗅觉。
*嗅觉生理功能具体表现:?
第五章
第一节 鼻骨骨折
一、鼻骨骨折
鼻额筛框复合体骨折
鼻骨骨折应在伤后2~3小时内尽早处理,此时组织尚未肿胀。不宜超过10天以免发生畸形愈合。错位骨折复位时,应注意进入鼻腔的器械不能超过两侧内眦的连线,以免损伤筛板。
二、鼻窦骨折
额窦骨折:与鼻额筛框复合体骨折同时存在。
筛窦骨折:易伴发脑脊液漏。
第七章
急性鼻炎: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鼻腔粘膜急性炎症性疾病。小儿咽鼓管较水平,故易致急性
中耳炎。并发症有急性鼻窦炎、急性中耳炎、急性咽炎、鼻前庭炎。本病尤其需
要与流感、小儿鼻白喉相鉴别。
慢性鼻炎:是鼻腔粘膜和粘膜下层的慢性炎症性疾病。
治疗原则:根除病因,恢复鼻腔通气功能。鼻内用糖皮质激素为首选药。
症状体征
慢性单纯性鼻炎
慢性肥厚性鼻炎
鼻塞
间歇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广西公需科目考试答案(3套,涵盖95_试题)一区两地一园一通道建设;人工智能时代的机遇与挑战.pdf VIP
- 2025商用车发动机气缸体铸件技术条件.docx VIP
- 颅内复杂动脉瘤介入治疗围术期护理专家共识2025 .pdf
- 第二节病虫害预测预报教学教材.ppt VIP
- 电梯新检规施工自检报告-曳引客货-2024.doc
- 2025年高考英语(新高考Ⅱ卷)试卷评析及2026高考备考策略 课件.pptx
- 2000年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决赛(冬令营)理论试题与实验试题及参考答案精品.pdf VIP
- 苹果公司知识产权保护策略.pptx
- 中药饮片智能调剂与煎煮关键技术研究课件.pdf VIP
- 局部解剖学(山东联盟) 智慧树 知到答案.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