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老子思想中知足和知止.docx
浅谈老子思想中知足和知止
摘要:知足与知止是老子思想的重要方面,是一种 适可而止的智慧,老子在《道德经》中说“知足不辱,知止 不殆,可以长久。”这在今天同样非常重要。
关键词:老子知足知止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 久。”意思是说知道满足就不会受侮辱,知道适可而止就不 会有危险,这样才可以长久存在。知足与知止是老子思想的 重要方面,在今天同样非常重要。
▲▲一、知足不辱的保身之道
老子的知足不辱是一种保身之道,知道满足就不会受屈 辱。人皆有七情六欲,并且人的欲望没有止境,无法满足,
“欲壑难填”即是这个道理。有一首《江南小令》,里面讲 了这么一个人:“终日奔忙只为饥,才得有食又思衣。置下 绫罗身上穿,抬头却嫌房屋低。盖了高楼并大厦,床前缺少 美貌妻。”等到娶下娇妻美妾,升官发财之后,仍不满足, 欲望不断膨胀,最后一朝南面做天子,这总该满足了吧?没 有 玉皇大帝让他做,定嫌天宫不华丽。
从历史与现实情况看,“不知足” 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 推动了社会发展,另一方面它确是万恶之源。人不知足必贪 求,贪求则各种机巧、变诈应运而生,坑蒙拐骗、卖官鬻爵、
腐化堕落、百般祸害皆从中造出。历史上的贪官不胜枚举, 他们的共性往往是得志时贪而无厌,为牟利不择手段,一旦
身陷囹,
身陷囹
,则威风不再,痛哭流涕,后悔不迭。人最大的尊
严就是自由,丧失了自由,就无尊严可言,无尊严即是耻辱, 贪官的教训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不知足而受辱。也正因如此老 子告诫我们:“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所以说 知足不辱是一种保身之道。
客观讲,金钱、荣誉、地位之于每个人都很重要,名利 观念人皆有之,但不宜过贪,世上万事均有极限,超出了极 限,必将走向反面。对名利的占有欲要适可而止,方可免遭 耻辱。做人的基本原则即是凡事不可过贪,贪多则代价亦甚, 使自身受辱。
老子的“知足不辱”的思想,不是盲目乐观、夜郎自大, 也不是不思进取、安于现状,其中包含了积极的寓意,要人 们风物长宜放眼量,不竭泽而渔,不焚林而猎,为日后需求 和发展留有余地。因此,要凡事有度,凡事要站高看远,参 透这些,就会更接近真理。人之受辱多半来自不知足,《后 汉书?岑彭传》说:“人苦不知足,既平陇,复望蜀”。得 陇望蜀是贪心不足,可能什么也得不到。老子一再告诫人们,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三国演 义》中讲的汉中谋臣杨松,贪而无厌,卖主求荣,投降曹操, 离间张鲁与马超,反被曹操蔑视而杀:“妨主求荣逞奇功,积得金银总是空。家未荣华身受戮,骂名千载笑杨松。”这 是对贪婪者辛辣的嘲讽。
知足不辱是保身之道,因知足而乐在其中,因此老子曰:
“知足之足,常足矣。”
▲▲二、知止不殆的进取之道
《增广贤文》中说:“知足常乐,终身不辱;知止常止, 终身不耻。” “知足”如果说是一种心态,那么“知止”则 是一种智慧。知足不易,知止更难。
老子的知止不殆是进取之道,适可而止是为了更好的进 取,懂得适可而止就不会遇到危险。千万不要小瞧这个
“止
“止”字,它关乎人的胜败荣辱,
“止”之奥妙,存乎一心。
大智知止,小智惟谋;过犹不及,知止不败。范蠡知止,居 家则致千金,居官则致卿相;文种不知止,虽有豪情忠心, 仍不免被迫自杀。张良知止,逍遥脱俗,被封留侯;韩信不 知止,招致猜忌,身死未央宫。历史上这样的对比数不胜数。
知止是为进取积聚能量,绝不是牵强附会。以范蠡和文
种为例,范蠡曾写信给文种,告诉他勾践“长颈鸟喙,可与 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劝其离开勾践,文种不听,结果被 勾践逼迫自杀。而范蠡则逍遥海上,来到齐国,又官居宰相。 做了几年,认为高位不可以久居,久居则不祥,于是辞官经 商,成为巨贾,人称陶朱公,成为一代佳话。如果没有知止 的智慧,范蠡是不会一次又一次成就人生的巅峰。
适可而止还是客观要求。《孔子家语》中讲了一件事情: 孔子参观周庙,看到欹器(一种倾斜的容器),就问守庙人 这是什么东西。守庙人说这是显示座右铭的器具。孔子说:
“我听说这个容器盛满水就会倾覆,空着就会倾斜,水装一 半正好平衡,是这样的吗? ”守庙人称是。孔子让子路取水 来试,果然如此。孔子于是感叹道:“呜呼!怎么会有满而 不颠覆的呢!”由此可见,知止是对客观规律的适应,适可 而止,谦受益,满招损,凡事都要有“度”,否则过犹不 及一一酒到半酣正好,花开半时偏妍。
知止还是一种藏于智者心中的默契,这种默契让人做事 不突破界限,既有回旋余地,又能进退有据。君主不懂得知 止就会失去威信,臣下不懂得知止就难以保身;君主臣下之 间如果保持有止有度,他们的地位自然会保全;君主和臣下 过于亲密,则臣下反而会招来祸殃;小人得志,不可以与小 人攀附交情。欲望没有止境,思想可以驾驭它;疑惑没有尽 头,实践就能证明它。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