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唐诗的对偶看汉语的词类和语法理论与现象当代修辞学-中国知网.PDF

从唐诗的对偶看汉语的词类和语法理论与现象当代修辞学-中国知网.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二〇一六年第三期 提 要 从唐诗的对偶看汉语的词类和语法 沈家煊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北京100732/江苏省语言能力协同创新中心, 江苏徐州221009) 提 要 本文从唐诗的对偶来反思我们对汉语词类和汉语语法的认识偏差。只有 摆脱印欧语语法观念的束缚,重新认识汉语里名词和动词的关系,承认“名词” 是包含动词形容词在内的“大名词”,才能对唐诗里的词性对偶作出简洁而自洽 的解释。唐诗的对偶不仅佐证汉语的名词是“大名词”,而且使我们认识到,汉 语的“语法”是个“大语法”,它同时是“语义语法”、“语用语法”、“声韵语法”, 不是印欧语那种单纯的“语法”。 关键词 唐诗 对偶 词类 大名词 大语法 理论与现象:当代修辞学研究的五十个问题 (下) 胡范铸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上海200062) 提 要 接上篇就“修辞”“语体”“语境”“修辞原则”“修辞构式”“修辞 结构”“修辞主体”等基本范畴,“法律语言”“政治语言”“广告语言”“儿 童语言”等研究范式,“修辞学与语言学的关系”“修辞学的研究目标”“修辞 学的核心概念”“修辞格的地位”等常见命题提出一系列问题后,本篇就“流行 语”“机构话语”“多模态”“易读性”“可视化”等等范畴和“修辞学与语法 学的接口”“基于语言参数的文学史叙事”“母语教育的核心”“基于知识图谱 的修辞结构”“知识工作自动化给予修辞学的机遇”“修辞学史的叙事”等等命 题,继续提出问题,以有效拓展修辞研究的思想空间。 关键词 流行语 机构话语 易读性 可视化 知识图谱 基于语言的文学史知识 工 作的自动化 母语教育 “批评修辞学史” 何谓语言的复杂性 马清华 汪欣欣 (南京大学文学院,南京210046) 提 要 本文基于复杂系统原理和国内外语言学界在该领域的前沿研究成果,系 统论述了语言复杂性的内涵,认为语言复杂巨系统有质和量两个方面的本质特征, 即非线性和高组织深度,前者主要表现为非均衡性、涌现性、交互性,后者主要 表现为多层次、多维度、多阶段和高基数等。一般来说,复杂度越高,信息的最 小描述长度越长,资源/ 成本消耗也越大。在语言复杂性跟简单性的对立统一关 系中,语言复杂性是绝对的,简单性是相对的,复杂性始终占绝对主导,简单性 始终是制衡、控制、调节复杂性的杠杆,两者不断展开非线性的适应性交互,导 致语言范式系统(如语法范式和修辞范式)的形成和发展。这一结论为语言复杂 性问题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 语言范式 复杂性 非线性 高组织深度 高基数 简单性 新修辞学的体验观 ——兼论新修辞学与认知语言学的交集 邓志勇 (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上海200444) 提 要 新修辞学是当代美国修辞学占主导地位的修辞学流派,其旗手是享有“当 代亚里士多德”之美誉的肯尼思·伯克。本文从新修辞学几个核心概念入手,探 讨了它的体验思想,并揭示了它与认知语言学存在的交集。新修辞学与八十年代 后期诞生的认知语言学虽然在研究目的、对象和方法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但两 者在几个重要方面存在交集。 关键词 新修辞学 体验思想 认知语言学 交集 英国传教士约瑟夫·艾约瑟论汉语的韵律 魏兆惠 (北京语言大学人文社科学部,北京100083) 提 要 约瑟夫·艾约瑟将韵律视为语法的一部分,指出汉语诗歌、散文,书面 语、口语中都有韵律的存在。韵律制约着构词,不同方言区有不同的韵律表现; 也制约着句法,句子的扩展、缩减要依靠韵律规则。艾约瑟对汉语词(字组)和 句法韵律的研究早于马建忠、黎锦熙等国内学者。他

文档评论(0)

fengrui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