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24卷第1期 镇江 高 专 学报 V01.24No.1
of
2011年1月 Journal Jan.,2011
ZhenjiangCoUege
从接受美学视域看David
许辉
(镇江高等专科学校外语系,江苏镇江212003)
擒要:以接受美学为理论视域,从期待视野出发,分析比较了DavidCopperfield三个中译本之间的差异性:由于三
位译者自身期待视野的不同,同时为了适应相应时代目标读者不同的期待视野,他们给出了不同的译本,以期努力
提高译文的美学价值。
关键词:接受美学;期待Jt予;David
Coppedleld;译本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C
0引言
对于同一个文学文本,特别是经典文学文本,不同的译者往往有不同版本的译作,这在译界是一个普遍
现象。近年来,以读者为主体的西方文学批评理论——接受美学被广泛应用于翻译理论的研究和翻译实践
的探讨。本文试图从接受美学中期待视野的角度分析比较DavidCopperfield的三个中译本,即林纾译本、董
秋斯译本和张谷若译本,探究这三个不同译本之问的差异性及其在美学方向的深层次原因。
1接受美学理论
1.1基本理论
Robert
20世纪60年代,在现象学和哲学解释学的基础上,以姚斯(HansJauas)和伊瑟尔(Wolfgangher)
为杰出代表的康斯坦茨学派创立了接受美学理论。其中以姚斯为代表的“接受研究”主张关注文学接受的
历史性、读者的审美经验和期待视野;而以伊瑟尔为代表的“反应研究”则着重关注接受活动中文本的空白
和不确定性。
姚斯认为,文学作品具有被不同历史时期的读者不断接受的历史性,这种接受是一种显示赞同和拒绝的
审美活动,审美经验在这一活动中产生和发挥作用。在这一过程中,期待视野与作品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审美
距离,审美距离越小,读者越容易接受¨J。
1.2期待视野
期待视野是接受美学中一个重要概念。当一部作品出现在读者面前时,就产生了期待视野,简而言之,
即读者期待从作品中读到什么。
“任何一个读者,在其阅读任何一部具体的作品之前,都已处在具备一种先在理解结构和先在知识框架
的状态,这种先在理解就是文学的期待视野”[2】。
期待视野既受文学体裁决定,又受读者以前读过的这一类作品的经验决定。“期待视野决定着读者对所
读作品的内容和形式的取舍标准,决定了他阅读中的选择与重点,也决定了他对作品的基本态度与评
价。”【31因此,当不同的读者带着各自不同的期待视野去阅读同一个文本时,文本的潜在意义也就相对变得
无穷无尽。从这个意义上说,不同译本的出现正是对原文本的不断阐释,通过这一次次的阐释,人们对于作
品的意义也就理解得更为深刻。
收稿日期:2010—1l一29
作者简介:许辉(19∞一),男,江苏丹徒人,讲师,主要从事英语教学与英语语言学研究。
·29·
万方数据
1.2.1译者的期待视野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具有双重身份,他首先是原作的读者,然后才是译作的作者。“从本质上看,翻译只
能是一种阅读,是一种具有一定的文化艺术素质、特定的时代历史背景的读者的解读。既然译者的第一身份
是读者,那么接受美学的理论观点无疑适用于译者对原作文本的阐释过程。”H1
从某种程度上说,翻译就是一个对原文本的重建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同译者由于主客观条件的差异,
会对原文本产生不同的期待视野,有着自己的理解和阐释,从而造成不同译本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具体表
现在译者的翻译风格、翻译策略以及语言表达等方面。不同时代译者的理解方式和语言表达方式各不相同,
对原文做出的解读和阐释都是以他们各自的理解为前提的,而这必然会受到他们生活的时代和社会的影响。
不同时代的译者对同一部作品的解读必然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