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语料分析探究有机食物之媒体再现三十年之意义与-中华传播学刊.PDF

从语料分析探究有机食物之媒体再现三十年之意义与-中华传播学刊.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从语料分析探究有机食物之媒体再现三十年之意义与-中华传播学刊

從語料分析探究有機食物之媒體 再現:三十年之意義與轉變* ** 紀慧君 摘要 1987 2016 年 關鍵字: 有機食物、風險、健康、語料分析 中華傳播學刊.第三十四期.2018.12 .209-252 DOI: 10.3966/172635812018120034006 壹、研究目的與動機 本研究探討有機食物相關議題之新聞報導,以語料庫分析的方 式,探究三十年報導主題,以掌握有機食物議題之變化。我們從 1987 至 2016 年,分析新聞對有機食物相關詞彙與主題之報導,以探究有 機食物的意義如何隨著時代的轉移,而有不同的意義。 有機食物的意義,一直因為時代的變遷而有變化。新聞報導的再 現方式既反映了這種變遷,也是塑造人們感知有機食物的重要方式。 新聞報導通過特定的用詞、主題,以及敘事方式,有機議題可以再現 為反對工業化的運動、或是與環境永續發展相關的栽種方式、或者是 做為與健康構連的消費方式、或者是做為量產之後之商業模式,又或 者是做為一種建構自我認同之生活方式。以上各種對有機議題之報導 模式,似乎都呼應社會當時對有機食物之分類和意義賦予,另一方 面,亦建構出人們對有機食物不同的認知。各種角度對有機食物之再 現,顯示人類與食物之間,可以發展出不同的關係。我們認為,這正 顯現出食物意義之多樣性,而探究食物意義之最終目的在探究人與食 物之間的關係。 有機食物源自於反省科學化與工業化所產生之弊端,同時省思人 與環境之間的關係。隨著傳統信任力量的式微,食品工業化造成食物 系統的改變(Jacobsen, 2004: 73 )。二十世紀的後半期,將工業上大 量生產的方式,運用到農業與食品上。當農業被等同於工業,重視的 焦點即為如何提升單位面積之生產量,它的特徵即是高度的不確定性 和矛盾性(Lupton, 1999: 11 )。工業食品的全球化帶給人們許多外來 的食物,也導致人們對食物風險的憂慮(Ashley, 2004: 196 )。人們 無時無刻都處於食品添加物、化學藥品的風險之中。食物導致的風險 巨大莫測,因為它會直接進入人的身體,風險變得更大、更無法預 測。由於食品的工業化,形成高度不確定性與反常性,有機農業便在 這個時候興起,被視為能夠促進環境永續以及食品安全的另類農業 (Rigby Cáccres, 2001 ;Vogt, 2007 )。 對化學藥品、環境以及食品安全,所造成的影響感到憂心,農民 開始轉種有機(Lockeretz, 2007: 5 )。近年來,隨著對食品安全問 題、環境以及小農處境之關注,這些變化,都使得有機農業對公眾產 生更大的吸引力。根據瑞士有機農業研究機構(Research Institute of 210 2018.12 Organic Agriculture, FiBL )2017 年發表的數據指出,截至 2015 年 底,全球以有機方式經營的農地面積為 5,090 萬公頃,較 1999 年成長 了 362% (Willer Lernoud, 2017: 39 )。英國有機監控公司(Organic M

文档评论(0)

fengrui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