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形势分析.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就 业 指 导 第一讲:严峻的就业形式 历年来严峻的就业形式概况 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应对严峻就业形式的几点措施 第一节:严峻的就业形式概况 前言 我国1999年开始实施扩招政策,2003 年第一届扩招的学生毕业,从扩招到现在已 经是第五个年头了;而从第二届扩招的大学 生——2004年的毕业生就业以后,整个就业 市场就进入了饱和的状态,那以后的就业形 势,一年比一年严峻,具体表现如下: 从以下表格数据窥见一斑: 年份 毕业生人数(万)增加人数(万) 增加百分比 2002 145 2003 212 67 46 2004 280 62 29.2 2005 338 58 20.7 2006 413 75 22.2 2007 495 85 20.6 2005年的就业形势 2005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338万 人,比2004增加58万人,增幅达20.71%。 2004年年底83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者需要就 业,还有270万没有登记的失业者需要就业, 2005年主辅分离和产业结构调整大约有300万 人需要换岗。 2006年的就业形势  2006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413万人,比上 2005增加75万人,增幅达到22.18% ,就业压 力进一步加大。 2006年,我国劳动力供给增量达到峰值,但 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较低,劳动力需求难以 大幅增长,劳动力总量仍然严重供过于求。 就业的结构性矛盾随着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的推进而日益突出,增加了就业工作难度。 2006年16岁以上人口增长达到高峰,劳动力 资源增量有1700多万人。劳动力供大于求达 到1400万人,比2005年增加100万人。并 且,困难地区、困难行业和困难群体的就业 问题更为突出。国有企业下岗职工还有60多 万人,集体企业下岗职工约400万人,未来3 年国企实施政策性破产还需安置360万人,企 业改制约有300万职工需要分流安置。在已实 现再就业人员中,约有三分之一就业稳定性 较差。 2006年大学生就业状况总结 2006年7月16 日,由共青团中央学校部、 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合作完成“2006年中 国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结果公布,该调查涉及 的样本包括全国近百所高校的6000多名大学本 科毕业生。 [签约] 调查结果显示,截至5月底,2006届本科毕业生中已签约 和已有意向但未签约的占49.81% ,不想马上就业的占 15.02%,而没有找到工作的比例为27.25% ,而北京高校生已 签约和已有意向但还没有签约的比例达到了60.37%。 [专业] 调查结果显示,农学、管理学和工学的就业率排在前三 位,分别为78.38% ,58.02%和55.44%。而一直很热门的法 学和医学专业,就业率只有37.85%和31.01% ,属于后三位 之列。 [薪酬] 调查结果显示,在薪酬预期上,有六成以上(66.10% ) 的大学生将月收入定位在1000元-2000元,甚至还有1.58% 的学生愿意“零工资”就业。而在调查中,77.3%的用人单位 却认为大学生仍存在期望过高的现象,主要表现在薪酬、地 域、个人发展机会和要求专业对口等方面。其中,在就业地 区的选择方面,大学生“重东部,轻西部” 、“重大城市,轻中 小城市和农村”的想法仍没有得到明显改观。 [方式] 调查结果显示,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讳言人际关系网络对

文档评论(0)

xingyuxiaxi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