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千烟洲森林生态系统的重建与养分循环特征-资源科学
20卷 增刊 资 源 科 学
1998年12月 RESOURCES SCIENCE Dec., 1998
千烟洲森林生态系统的重建
与养分循环特征
李 飞
(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 北京 100101)
摘 要 在地处红壤低丘的江西泰和县中国科学院干烟洲试验站利用小区试验(1983
年~1987 年)和天然小流域(199l 年~1995 年) ,通过封山育林和人工造林重建了森林生态系
统,并对其矿质元素积累、分布、迁移、运转等养分循环特征进行了研究。试验研究结果
表明:封山育林是亚热带红壤丘陵山区重建森林生态系统的有效途径之一,而在人工造
林中应以针阔叶混交林作为构造森林生态系统的主要植被类型。
关键词 森林生态系统 人工林 养分循环
分类号 《中图法》X173(56)
REESTABLISHMENT OF FOREST ECOSYSTEMS AND
NUTRIENT CYCLING CHARACTERISTICS
AT QIANYANZHOU
(Commission for Integrated Survey For Natural Resources ,CAS,Beijing ,10101)
Abstract It was stated that reestablishment of forest ecosystem and nutrient cycling
characteristic , including the process of accumulation ,distribution ,transfer of mineral elements
in red soil hilly region. by closing hillsides to facilitate afforestation and plantation .Two
experiment sites which were the small zone method from 1983 to 1986 ,and small watershed one
from 1993 to 1995, were used. The results showed it was one of the most efficient methods to
recover and reestablish forest ecosystem in the subtropical region to close hillsides to facilitate
afforest and that was the main vegetation type to the mixed forest of coniferous and broad-1eaved
trees for plantation .
Key Words : Forest ecosystem; Artificial forest; Nutrient cycling
42 资 源 科 学 卷 增刊 20
为了给红壤丘陵地区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以及我国南方红壤丘陵综合开发利用
与森林资源的科学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在位于江西省泰和县的中国科学院千烟洲试验站,
分别利用小区试验(1983年~1987年)和天然小流域(1991年~1995年),研究了在红壤低
丘地区通过封山育林和人工造林重建的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矿质元素积累、分布、迁移、运
转等养分循环特征。现把试验研究结果综合报告于下。
1 未开发前红壤丘陵生态系统的特征
千烟洲位于江西省泰和县灌溪乡境内,北纬 26°42,东经 115°57’。 该地系典型
红壤低丘地区,境内最高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利用凯氏定氮仪快速测定葡萄酒中二氧化硫-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PDF
- 利用低阶大地水准面异常反演大尺度核幔边界起伏-武汉大学学报.PDF
- 利用压缩空气和氮气对制冷剂循环回路进行吹扫为了尽可能获得干净.DOC
- 利用土耕法栽培报岁兰之肥培技术研究.PDF
- 利用复合色彩转换膜实现白色有机电致发光-光子学报.PDF
- 利用基因工程改善D-阿洛酮糖表异构酶并生产D-阿洛酮糖.PDF
- 利用太赫兹光谱定量分析固体混合物.PDF
- 利用完整细胞不对称合成R-苯乙醇胺的研究-微生物学报-中国科学院.PDF
- 利用小型工程作业资源打捞和修复坠于320m水下半-中国海上油气.PDF
- 利用平面的法向量来求两歪斜线的公垂线段的两端点座标.DOC
最近下载
- 企业工会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docx VIP
- 细说通电直导线附近的场摘要:一无限长通电直导线,周围没有电场.DOC
- 昆山联江发纸业有限公司扩建项目.pdf
- 基于bp神经网络的引线键合模型 wire bonding model based on bp neural network.pdf VIP
- 透过“人车家”战略,看小米加码大家电对白电行业影响几何.pdf VIP
- 华师大版科学九年级上册 1-4章化学模块练习(含答案).doc VIP
- 绘本《小鹿历险记》.ppt VIP
- 八年级地理中国海洋资源.ppt VIP
- 纪念与象征——空间中的实体艺术.pptx VIP
- rca医疗案例分析ppt.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