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病虫草害培训资料-郝清雯.ppt

  1.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推广杨树枝把诱捕棉铃虫成虫。将带叶的鲜杨树枝条,每6-8枝扎成一把,把高二米左右,傍晚插入棉田,每亩插10-15把。夜间棉铃虫成虫出来活动时,闻到杨树枝把散发的气味后,便钻入枝把内。从插把后的第二天开始,在每天夭亮、未出太阳之前,将枝把一一套入塑料带中拔起抖动、收集藏匿娥子进行捕杀。捕杀完后,将枝把倒放在棉行间,防止日晒,待黄昏时再将枝把插起来。 常集中于叶脉间吐丝结网,掩蔽虫体在网下取食,在棉叶背面吸食汁液 (温汤浸种)60%甲拌磷400ml稀释300倍,喷在50kg棉种上,闷种12h 每亩用5%涕灭威1—1.25kg 或3%呋喃丹2kg拌种 棉花病虫草害防治 九十一团职工培训 棉花病害 对棉花生产影响较大的病害有:苗期和铃期分别引起死苗和烂铃的有红腐病、红粉病、疫病。立枯病能引起严重的烂种、烂芽和烂茎。棉角斑病、枯萎病在苗期、成株期和铃期均会发生。枯萎病和黄萎病对棉花危害最大。枯萎病危害棉苗,特别是定苗后大批萎焉枯死。 立枯病(苗期病害) 棉花病虫害 环状缢缩 症状: 出苗前感染:烂种 出苗后:茎基部变褐,形成环 状缢缩。 防治:种子处理 棉花红腐病 症状: 出苗前:烂种和烂芽 出苗后:一般先感染根尖,呈黄色,随后扩展到全根和茎基部,后期病部变褐腐烂。土下部嫩茎常肥肿,俗称 “大脚苗”。 棉花灰霉病 主要发生在棉花疫病侵染过的棉铃上,表面长有灰绒状霉层,病情严重的造成棉铃干腐。 防治方法: (1)合理密植 (2)及时除草,雨后及时排水,防止棉田湿气滞留。 (3)发病初期开始喷药。(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60%防霉宝超微粉600倍液 ) 一般出苗后即可感染,现蕾期达到发病高峰。 黄花型:苗期和成株期 紫红型:苗期和成株期 凋萎型:最常见,后其后出现顶端枯死“顶枯型” 矮缩型:苗期和成株期 黄色网纹型:成株期偶而出现 棉花枯萎病 枯萎病 矮缩型 黄花型 紫红型 凋萎型 黄色网纹型 普通型 落叶型 黄萎病一般现蕾后才开始发病(6月初),开花结铃期达到高峰。 棉花黄萎病 棉花枯萎病叶 (黄色网纹型) 棉花黄萎病也 (黄色掌状斑驳) 又称“花西瓜皮” 棉花枯萎病从苗期至成株期均可发生,发病盛期在现蕾前后;而黄萎病在苗期通常很少发病,多在现蕾后才开始发病,开花结铃期为发病高峰期。 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症状表现区别比较 项目 枯萎病 黄萎病 危害 时期 苗期至成株期 主要发生在成株期 发病 盛期 现蕾前后 开花结铃期(蕾期开始发病) 症状 类型 黄色网纹型、凋萎型、 矮缩型、黄化型、紫红型  掌状斑驳(黄斑、枯斑) 萎焉型 株型   矮缩、丛生叶、小叶  一般正常 发病 特点  从上往下 早期即可落叶为光杆  由下往上发病 一般在后期落叶 内部 症状  维管束呈深褐色  维管束呈黄褐色 病症  潮湿时产生红色霉状物  潮湿时产生白色霉状物 枯萎病和黄萎病防治方法 1、种植抗病品种 2、轮作倒茬 玉米、小麦、大麦等与棉花轮作3-4年,可减轻病害。 3、对黄萎病进行全程化控有一定的防效。 棉花烂铃病 防治措施: 1、合理密植,防止田间小气候潮湿,适宜发病 2、还要剪掉空枝、老叶、摘掉败花。发现烂铃及时采摘带出田外,防止蔓延。 症状:造成棉花僵瓣 红腐病 疫病 红粉病 蚜虫 棉叶螨(红蜘蛛) 棉铃虫 病虫害综合防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做好虫害的防治工作。 * 棉蚜危害 症状:苗期受害, 棉叶卷缩, 开花结铃期推迟; 成株期受害,上部叶片卷缩, 中部叶片现出油光, 下位叶片枯黄脱落, 叶表有蚜虫排泄的蜜露, 易诱发霉菌滋生。蕾铃受害, 易落蕾, 影响棉株发育。 一年发生30-40代,棉田30代。棉蚜世代周期短、孤雌生殖、繁殖力极强,是造成猖獗发生的内在因素。主要发生在现蕾期(6月初)、花钤期(7、8月)及吐絮期(9月上中旬)。 防治措施 1.消灭越冬虫源:用铁灭克或呋喃丹颗剂 对室内花卉防止。 2.切断传播途径:温室、大棚黄瓜是传播 源。 3.趋色性:黄板诱蚜。 4.点片防治:及早调查,采取滴心,涂茎、拔出、点片喷雾防治。 5.树立田内棉蚜田外治的观念。 * 棉铃虫 生活史:南疆一年发生四代, 而在北疆只发生3代。 防治原则: 监控一代:田间调查、诱蛾以及室内饲养 狠压二代:铃期,蛀棉桃(防治关键;时期) 防治三代:取食后化蛹(减少越冬虫口基数) 一代棉铃虫主要为害棉花、小麦、番茄和油葵, 但仅个别棉田出现少量幼虫; 第二、三代集中危害棉田 棉铃虫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秋耕冬灌,降低棉铃虫越冬虫口基数;产梗除蛹;合理施肥,及时喷施缩节胺和磷酸二氢钾,可明显降低棉铃虫的卵量

文档评论(0)

celkhn546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