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子松人工林原产地与不同自然降水梯度引种地土壤和植物-生态学报.PDF

樟子松人工林原产地与不同自然降水梯度引种地土壤和植物-生态学报.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樟子松人工林原产地与不同自然降水梯度引种地土壤和植物-生态学报

第 38卷第 20 期 生 态 学 报 Vol.38,No.20 2018年10月 ACTA ECOLOGICA SINICA Oct.,2018 DOI:10.5846/ stxb201709131649 赵姗宇,黎锦涛,孙学凯,曾德慧,胡亚林.樟子松人工林原产地与不同自然降水梯度引种地土壤和植物叶片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生态学报,2018, 38(20):7189⁃7197. Zhao S Y,LiJ T,Sun X K,Zeng D H,Hu Y L.Responses of soil and plant stoichiometric characteristics along rainfall gradients in Mongolian pine plantations in native and introduced regions.Acta Ecologica Sinica,2018,38(20):7189⁃7197. 樟子松人工林原产地与不同自然降水梯度引种地土壤 和植物叶片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1,2 1,2 1 1 1,3,∗ 赵姗宇 ,黎锦涛 ,孙学凯 ,曾德慧 ,胡亚林 1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大青沟沙地实验站,沈阳  110016 2 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 3 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福州  350002 摘要:降水格局是影响陆地生态系统结构和过程的重要环境要素,尤其对于干旱/ 半干旱地区,降水变化是植物生长驱动的关键 生态因子。 目前,针对降水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C、N、P等元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影响开展了大量研究。 然而,关于沙地 樟子松重要引种地科尔沁沙地自然降水梯度下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土壤、植物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研究未见报道。 因此,本研究 以樟子松原产地红花尔基和引种地科尔沁沙地自然降水梯度下4个典型沙地樟子松人工林为对象,研究樟子松引种地降水变 化对土壤(0—10,10—20 cm和20—40 cm)和植物(1年和2年生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研究结果发现:(1)与红花尔 基原产地樟子松人工林相比,科尔沁沙地引种的樟子松人工林土壤C、N、P元素含量显著降低;(2)科尔沁沙地自西向东,随降 水量增加,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土壤C、N、P含量以及C∶P 和N∶P 表现为逐渐增加趋势,而土壤C∶N呈减少趋势;(3)随着降水 量增加,樟子松叶C含量呈下降趋势,叶N含量和N∶P 比值呈增加趋势,植物叶P含量无一致性规律;(4)樟子松叶片P 含量 与土壤C、N、P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而叶片C和N含量与土壤C、N、P含量无显著相关性。 研究表明,沙地樟子松引种地 科尔沁沙地土壤C、N、P养分比较缺乏,且随着降水增加土壤N养分限制降低,而土壤P养分限制增加。 本研究从生态化学计 量特征角度,为今后开展科尔沁沙地不同降水梯度条件下引种樟子松人工林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科尔沁沙地;降水梯度;生态化学计量;土壤养分;樟子松人工林 Responses of soil and plant stoichiometric characteristics along rainfall gradients in Mongolian pine plantations in native and introduced regions 1,2 1,2 1 1 1,3,∗ ZHAO Shanyu ,LI Jintao ,SUN Xuekai ,ZENG Dehui ,HU Yalin 1DaqinggouEcological Station,Institute of Applied Ecology,ChineseAcademy of Sciences,Shenyang 110016,China 2 University of Chinese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 100049,China 3 Forestry College,Fujian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Fuzhou 3500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