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论债权让与契约与债务人保护原则
张谷 北京大学法学院 教授
债权让与,债之变更的一种。债之变更,乃不变更其本质
(Identitat),或曰不变更其同一性,而变更其主体或内容之谓。(注:
芮沐:《民法法律行为理论之全部》,自刊,1948 年版,页65。)
债的内容之变更,或为权利之加强,或为权利之减弱。前者例如
无息债权变为有息债权,又如在债务人之迟延,债权之权利内容因而
加强,盖此处债务人对于因偶然事故而丧失其标的物者,也不能免除
其给付义务。后者如在债权人之迟延,债务人无需支付利息,收取孳
息,只对故意或重大过失导致的给付不能负其责任,故其责任即行减
轻。而内容既不加强亦不减弱者,亦为事所恒有:例如债之履行地变
更,终止通知之方式变更等。但无论如何,债权内容之变更,必须是
在保留权利本质要素范围之内为之,逾此界限,则不复为债权内容之
变更矣。债的内容变更之原因或出于法律之规定,或出于法律行为(包
括单方行为、双方行为)。前者,如债务人因义务之违反,使原债权
一变而为损害赔偿债权。而选择之债中,选择权人(或为债务人,或
为债权人,或为第三人)因其选择权之行使,致选择之债变为单纯之
债,则是以单方行为变更债权内容者也。但以法律行为而为内容变更
者,究以依契约者较为常见。无论约定之债,抑或是法定之债,于债
1
之关系成立后,债权人、债务人得以契约变更原有债之关系之内容,
在原有债之关系不失其同一性的前提下,该契约即为债的内容变更契
约。在契约自由原则下,法律上对债务变更契约之承认,理所当然。
(注:陈自强:《无因债权契约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 年版,
页299。)我国合同法第77 条,更明确规定,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
变更合同。虽仅就约定之债的变更契约而为之规定,但此类变更契约
对于法定之债亦同样具有适用性,殆不容疑。
与债的内容变更并列者,尚有债的主体变更。债的主体变更,又
称为债之移转。债之关系由原主体间移转于他主体间,就债权债务与
其主体间之关系而言,谓之债之移转,单就其主体间之关系而言,谓
之主体变更。债之内容无非债权、债务,债之主体无非债权人、债务
人,故债之移转,无非债权之移转(债权人之变更)及债务之移转(债
务人之变更)。而债之移转或基于法律之规定,或基于当事人之约定。
(注:更有认为债权之移转可以单独行为而为者,如债权遗赠,王伯
琦、郑玉波先生主张之。而史尚宽、胡长清先生则认为债权之遗赠,
仅使继承人负移转之义务,债权之移转,另须继承人与受让人成立让
与契约者。)基于当事人之约定而为债权之移转,谓之债权让与契约;
基于当事人之约定而为债务之移转,谓之债务承担契约。债权让与契
约,为典型之处分行为。而债务承担契约,通说虽亦以之为处分行为,
然颇值研讨。本文以我国合同法的规定为主,结合其他国家和地区的
立法例和学说,专就债权让与契约的要件、法效、对债务人保护的原
则及其具体体现,略抒管见,以就正于方家。
2
一、债权让与之要件
1.当事人
债权让与(die Forderungsabtretung,Zession,transfer of
claims)中,积极的当事人只有两个:让与人(der
Verausserer,Altglaubiger,bisheriger
Glaubiger,Zedent,assignor)和受让人
(Erwerber,Neuglaubiger,neuer Glaubiger,Zessionar,assignee)。
所转让的债权之债务人只是消极的被涉及,因为他要面对新的债权
人。
2.让与(die Abtretung,assignment)
①让与契约。让与是通过(一般是非要式的)原债权人与新债权人
间的契约而产生的。(注:参见德国民法399 条。)我合同法第 79 条
只是提到债权人可以将合同的权利全部或部分转让给第三人。所谓转
让,我们认为即是债权人与第三人间处分债权之契约。(注:有些学
者似乎把转让,理解为买卖、赠与等。我们认为这是把转让与转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