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秋九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 练习):第14课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docVIP

2016年秋九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 练习):第14课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6年秋九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 练习):第14课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课后作业 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方案1:部分习题来自《点拨》 积累与运用 1.下列选项中每组加点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模样/摹本   抽噎/呜咽 B.儒家/孺子牛  埋藏/埋怨 C.汲取/及时  彷徨/磅礴 D.粗糙/藻饰  渎职/舐犊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不知所措 读书废时 纵观统筹 B.一帆风顺 格物致知 袖手旁观 C.独到见解 咬文嚼字 豁然惯通 D.仔细揣摩 明辩是非 高谈阔论 3.〈毕节〉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鲁迅先生称赞“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嘎——”传过来一声水禽被惊动的鸣叫。 C.人生在世,最高价值的欣赏是什么?是事物外表的迷人美丽?还是处于自己直觉的驱使? D.飞机在6 000米高空水平飞行时,只能看到两侧八、九公里和前方一、二十公里范围内的地面。 4.〈哈工大附中月考〉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丁肇中访问我校。访问期间,为我校师生作了两场精彩的学术报告,并受聘我校“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设施”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科技咨询委员会主席。 在随后的座谈交流环节,丁肇中幽默而又中肯地说:“我不大会说话,绝大多数时间都在实验室里,所以请你们问我吧。知道的,我都会说出来;不知道的,我就会说不知道。” 当回答学生提出的“如何培养对科学的兴趣”这一问题时,他结合个人的成长经历建议学子:人的能力是有限的,所以我们只能集中精神去做一件事情。如果你选择了从事自然科学研究,就要把它当成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去做,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成功。 (1)丁肇中的话体现了他在《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中提到的什么观点?你从丁教授身上学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你也在交流现场,你最想问丁教授一个怎样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五、1.C 点拨:A项分别读mú/mó,yē/yè;B项分别读rú/rú,mái/mán;D项分别读cāo/zǎo,dú/dú。 2.B 点拨:A项的“废”应写作“费”,C项的“惯”应写作“贯”,D项的“辩”应写作“辨”。 3.B 点拨:A项中的“史记”应用书名号;C项中“是……还是……”是选择问,选择项之间一般用逗号不用问号,全句末尾才用问号,因此“美丽”后的问号应为逗号;D项中“八、九”“一、二十”表示约数,相邻的两个数字之间不应用顿号,删掉即可。 4.(1)注重实验。学到了实事求是、专心致志的精神。 点拨:从“绝大多数时间都在实验室里”可知其注重实验。从“知道的,我都会说出来;不知道的,我就会说不知道”可知其实事求是精神,他对学子的建议,体现出其专心致志的精神。 (2)示例:如何把学到的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 点拨:围绕课文中所学及材料内容提问,思想积极,能结合自己的实际提问即可。 方案2:部分习题来自《典中点》 1.下列词语中注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华裔(yì)  彷徨(pánɡ) 根深蒂固 袖手旁观 B.探测(cè) 儒家(rǔ) 格物致知 不言而喻 C.领悟(wù) 接触(chǔ) 实验精神 一番风顺 D.朱熹(xī) 埋没(mò) 孜孜不倦 不知所错 2.下列句子横线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探索应该有想象力、有计划,不能消极地________。 ②新的知识________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________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就可求到的。 ③时至今天,王阳明的思想还在继续________着一些中国读书人的头脑。 A.袖手旁观 只能 不是 支配 B.冷眼旁观 不仅 而且 支配 C.袖手旁观 如果 那么 控制 D.冷眼旁观 只能 不是 控制 3.联系全文思考,作者对王阳明的态度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对王阳明的行为并不持批判的态度,而只是以他的行为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B.作者认为王阳明的观点在当时的社会环境里是错误的。 C.作者认为王阳明的观点符合经书上的道理,是可以“推之于四海,传之于万世”的。 D.王阳明的做法是真正的格物致知。 4.作者在文中认为“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smfjh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