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网络舆情传播的特征.docx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学术网络舆情传播的特征.docx

网络舆情传播的特征 当前,新媒体已成为公众表达舆情和传递声音的 重要窗口。网络舆情信息丰富、表达快捷、渠道多元、 传播急速,具有传统媒体无可比拟的天然优势。再加 之网络的全球性、开放性、交互性、隐蔽性和虚拟性 等,网络舆情传播呈现七大特征。 1.网络舆情传播点多线杂面广, 1. 网络舆情传播点多线杂面广, 信息量庞大,互 动性、即时性、自主性传播特点突出。 网络的最大价值在于其传播的交互性,网络舆情 的交互性主要体现在网民与政府、网民与媒体、网民 与网民之间的互动。即时性也是影响网络舆情传播价 值的重要动因。网民作为网络舆情传播的重要参与者、 推动者,网络热点或者议题一旦触发,舆情就会点线 面、多渠道、多路径、全通道“病毒式”传播、扩散, 其信息量大、互动性高、自主选择性强的特征格外突 出。今年3月25日,《南方周末》在其微信公众号发 布《刺死辱母者》一文后,文章迅速刷屏,各大舆论 平台呈爆发态势,火速蔓延到整个网络,据不完全统 计,关注、参与、讨论、评价量等达10多亿之巨。从 信息传播形态来看,既有传统的文字报道、图片、漫 画,也有新型的音视频、VR、H5等融媒体报道立体呈 现。从传播自主性而言,内容主要涉及当事警察不作 为、一审法官不公正、黑社会和高利贷四方面问题, 为、 一审法官不公正、 黑社会和高利贷四方面问题, 网民有权选择何种内容何种渠道进行传播,自主选择 性高。 2.网络舆情“ 2.网络舆情“微传播” 病毒性传播 ”特征明显, 速度快、波及广、影响大。 虽就网民个体而言,每一次简单的关注、点击、 回帖等,其传播效果都小得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这 样看似无力和孤立的行为,一旦快速聚集,网民共同 关注、参与、传播,孤掌就变成共鸣,小众就扩张为 大众,陌生人就组成了声音瞭亮的“行动集团”。围 观即参与、转发即表态,‘微传播”,形微”实“大”。 其单位时间内信息发布量大,传播迅速,转发也快捷。 舆情一旦在网络上传播起来,其一个个微小的点快速 聚集,连续不间断传播,短时间内形成信息链、时间 链和发展链,与事件本身发展几乎同步。2016年“北 京和颐酒店女生遇袭事件”就是通过微博首发,其他 传播平台很快介入,再加之“名人效应”的推波助澜, 短时间刷屏网络,引起社会空前关注。 网络舆情传播呈现“网格化、动态时、全方位、 综合性、立体式”景观,聚合分化特征凸显。 新媒体作为一种网络化人际传播模式,打破了原 有的传播秩序,它以个人为节点,与用户对接相织成 网状链接,形成多个传播中心,线性传播与层次传播 复合进行。网络舆情呈现“网格化、动态时、全方位、 综合性、立体式”传播景观,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网络 议程设置的不可控性。一个网络热点或话题在传播演 化中不断延伸,当然也可能随时中断,同时又随时可 能生成新的话题或引发新的舆情。2016年魏则西事件、 女孩怒斥广安门号贩子,因为社交媒体的短视频而迅 速步入公众视野……网络舆情短时间内引发社会广泛 关注,毋庸置疑,这和网络舆情由一种传播载体首发, 进而多渠道、全媒体、全通道介入的复合型传播景观 密不可分。 雷洋事件这两起舆情风暴都是由知乎发帖引爆;AU 雷洋事件这两起舆情风暴都是由知乎发帖引爆; AU 东北 网络舆情突发性明显,易被发酵,信息传播呈 现几何级裂变。 网络舆情涉足多个领域,舆情热点、焦点、沸点 异常复杂多变。与网民自身利益相关的问题、网络色 情、网络欺诈及网络谣言等都是网络舆情的易燃点, 其突发性特征尤为明显。一个社会热点往往有成百上 千万,甚至过亿的网民共同关注,极易点燃网民情绪, 加剧网络舆论舆情的迅速发酵、扩散与传播。网络上 流传的如“腐败” “官二代” “富二代” “贫富悬殊” 等,一旦触及这些网络热点话题或标签,就会引发大 量网民围观。因传播渠道的多样性和信息传播的叠加、 分化特性,网络信息传播就会呈现指数级裂变,极易 “升级”“拐弯”。如2011年郭美美事件,一张网络 炫富的照片,引发了一场全社会高度关注的官方慈善 信任危机。 网络舆情传播指向明确且泛娱乐化传播明显。 网络具有隐蔽性、匿名性和虚拟性等特征,对大 多网络舆情事件而言,网民对于事件的主体指向更加 明确、具体。今年年初,新华网发布的《2016年度社 会热点事件网络舆情报告》显示,医疗卫生、突发事 件、网络治理、教育文化、交通管理、社会保障、环 境保护等社会话题关注度较高。从整体来看,公权力 自律、放权、施惠和中立的,舆论反响较好;公权力 为直接涉事主体的,其舆情处置能力面临着较大考验。 其次为企业舆情,多为大型著名企业,其舆情处理的 得失和公关智慧直接影响着品牌形象。同时,网络舆 情传播娱乐化倾向明显,以娱乐为首要目的的上网行 为增加。如2016年里约奥运会赛事中,对傅园慧洪 荒之力”的讨论量就远远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