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我国的农业保险为什么迟迟发展不起来?
作者:赵俊臣
在耕地、气候和农民素质设定为既定条件下,农业科技、农村金融
和农业保险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农业发展的三大支柱。在三大支柱
中,我国的农业科技从引进、研发、推广应用到人才、投入等,已经
形成了相对来说比较完善的体系;但是农村金融和农业保险,至今仍
是一片“荒芜”、“萧条”、“破败”景象。特别是我国的农业保险
至今尚未破题。三大支柱缺了两个,现代农业的发展和农村金融健康
发展不但是不可能的,而且终将使农业基础地位动摇,届时悔之晚矣!
农业保险,既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一大支柱,也是农村金融健康发
展的重要条件之一。应该指出,中央决策层早已看到了这一问题,并
且做出了决策。2004 年至 2007 年,连续四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
对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发展提出了具体要求,特别是 2007 年中央“一
号文件”明确要求:“积极发展农业保险,按照政府引导、政策支持、
市场运作、农民自愿的原则,建立完善农业保险体系。”问题在于,
落实中央这一决策,尚有较长的路要走。
一、我国农业保险的“荒芜”、“萧条”和“破败”景象
我国是世界上农业自然灾害较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受
灾面积广,成灾比例高。近几年农业每年因自然灾害导致的损失约为
125 亿美元,占世界平均每年损失(500 亿美元左右) 的 1/4 左右。从国
内来看,我国每年约有0 .3 亿公顷农作物受灾,占全国农作物播种
面积的 1/4,成灾面积占受灾面积的比重在40% 以上。频繁而巨大的
自然灾害不仅造成农产品供给的减少,而且造成了农业生产的物质条
件的破坏。2004 年,全国农作物洪涝受灾面积 11590 万亩,成灾面
积 6280 万亩,受灾人口 1.17 亿人,直接经济损失 600 多亿元。2008
年初的雪灾,导致电力瘫痪、高速公路和铁路中断,引起世人震惊,
农业种植业、养殖业的损失至今尚未统计公布,但是肯定不会小。广
大农民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很脆弱,急需提供风险保障。
长期以来,人们谈到我国农业保险的问题,无一例外的归结为农
民缺乏经济实力,买不起;农民缺乏保险意识,不愿买;农民缺乏信
用,常骗保。这些判断并不符合实际,因而是非常错误的。
(一) 农业保险的覆盖面太小
我国农业保险的覆盖面十分狭窄。有资料显示,目前全国粮食作
物的承保比重只有 0 .01%,棉花 0 .02%,大牲畜 1.1%,奶牛 3 .6%,
生猪 0 .8%,家禽 1.3%,水产养殖2 .5% 。另据测算,1998——
2000 年需要补偿的农业损失平均每年为 1681.59 亿元,通过农业保
险平均年补偿为4 .5 亿元,仅占 0 .27% 。而且,即使这么低的保险,
基本上全是农业龙头企业投保并受益,广大农民几乎没有参与,无法
通过农业保险得到任何补偿,影响了农业生产的良性循环与健康发展。
我国的农业风险的保障水平,同发达国家相比十分落后。加拿大
农作物投保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 65%左右;日本的农作物投保率高达
90% ;美国 2000 年农作物保险承保面积 2 亿英亩,占可保面积的76% 。
(二) 农业保险的供给主体太单一
2003 年以前,我国只有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和中华联合财产保险
公司,经营农业保险业务,其中业务量最大的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但
2002 年农业保险保费收入也仅占公司保费总收入的 0.6% 。2003 年以
来,我国先后成立了安信、安华、阳光、安盟等几家专业性的农业保
险公司,在江苏、四川、辽宁在等地开展了一系列农业保险的试点。
纵观这些农业保险,普遍存在两大困惑:一是经营机制不活,业务拓
展不顺;二是受道德风险、逆向选择等的困扰,骗保现象时有发生,
农险业务经营困难重重,进而限制了其他商业性保险公司对农险业务
的开展。由于农业保险的供给主体缺位,现有的业务仅仅属于另星性
质,当然远远不能满足市场对农业保险的需求。
(三)商业保险业务萎缩的太快
商业性农业保险模式并不适应农业保险的特点。一是商业保险的
高收费与农民的低收入存在矛盾,农民没有交费能力;二是农业保险
存在高风险率、高费用率、高赔付率的特征,追逐利益的商业性保险
公司对农业保险的规避也就不难理解。因此,农业保险自身的特点使
其具有准公共产品的性质,即农业保险缺乏竞争性,存在非排他性和
利益外溢现象。正因为此,对农业保险采取商业性经营模式会导致市
场失灵。
自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中国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