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需要儿童的心理辅导ppt课件.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特殊需要儿童的心理辅导ppt课件.ppt

(一)视觉障碍 1.定义 又称“视力残疾”、“视觉缺陷”,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双眼不同程度的视力损失或视野缩小,以致影响其日常生活和社会参与。 2.视觉障碍儿童的主要心理特点 (1)思维特点 概念不完整;抽象概况困难;对方位、空间认识困难。 (2)人格特点 不爱动,爱幻想;缺乏安全感;有依赖感、无力感和自卑感。 [注] 1.盲或低视力均指双眼而言,若双眼视力不同,则以视力较好的一眼为准。如仅有单眼为盲或低视力,而另一眼的视力达到或优于0.3,则不属于视力残疾范畴。 2.最佳矫正视力是指以适当镜片矫正所能达到的最好视力,或以针孔镜所测得的视力。 3.视野半径<10度者,不论其视力如何均属于盲。 3.视觉障碍儿童的特殊表现 (1)具有较高的听觉注意力 (2)具有较强的听觉选择性 (3)具有较好的听觉记忆力 (4)触觉敏感 特殊需要儿童的心理辅导 石林红 第一章 绪论 一、心理健康 二、特殊需要儿童的心理辅导 第一节 心理健康 一、儿童 请讨论什么是儿童?(分小组讨论) 儿童: 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中“儿童是指18岁以下的任何人。” 医学界:14岁以下而在医学界看来,14岁是判定儿童的一个标准。 法学界:从法律责任上,10岁是一个界线。从民法上来讲,10周岁以下,是无民事行为能力者,10周岁以上至18周岁,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者,18岁以上则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者。 教育界:儿童期分为:①围产期。胎儿满28周到生后一周。②新生儿期。从娩出到生后28天。③婴儿期。或称乳儿期。从生后28天到1 周岁。④幼儿期。1~3周岁。⑤学龄前期。从幼儿期结束到入小学前,即3~7岁。⑥学龄期。从入小学到青春发育开始,一般指 7~12岁。⑦青春期。从第二性征出现到生殖功能基本成熟。随地区、气候、种族而异,中国大部分地区女孩自10~12岁、男孩自12~13岁开始,分别在18~20岁完成,上述各时期各有特点,但也有连续性。 二、健康与儿童心理健康 (一)健康的演变 在人类各个历史发展阶段人们赋予了健康不同的内涵; 在古代,人类认为生命是神所赐,健康由神主宰,疾病和灾祸是天谴神罚,因此保护健康和治疗疾病主要依赖于求神问卜,即神灵医学模式阶段; 近代社会,形成了生物医学模式:人们认为健康是宿主(人体)、环境与病因三者之间动态平衡,这种平衡被破坏便发生疾病。 20世纪,生物医学模式开始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 1、神灵自然医学模式阶段 “健康”(health)这个词在英语语系中,最初和“神圣”(holy)一词同源,它的本意指向“健全”( soundness)与 “完整”(wholeness),包括体格魁梧、机警、聪慧以及精神的得救。 早期人类社会,健康被认为是神灵赐予人类获得生存和延续生命的礼物。生命为神灵所赐,病痛为神灵之惩,为治病而求神问卜是情理中事。 人类萌发出朴素唯物主义思想以后,开始用推测和类比来判断、解释生命体系。例如: 五行说:五行相生相克、天人合一 这一时期的病因说,开始重视临床观察。 我国民间医生扁鹊:“望、闻、问、切” 古希腊的希波克拉底:四体液学说。“血液、粘液、黄胆和黑胆”四种液体和谐平衡就会健康,否则就会生病,主张用理性和系统的方法治疗病人。 这一时期对健康的认识基于人的身体是一个整体,精神和肉体相互不影响不能彼此独立这样的观点。 2、生物医学模式阶段 16世纪中叶以后,人类发现了血液循环机理,将实验法引入生理学和医学研究中,以后,细菌学、组织胚胎学、生物化学、遗传学、病理学等学科相继形成,各种检测技术在医学研究与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 18世纪以来,快速发展的科学与技术为人类许多现象提供了物理学解释,把人的身体看作机器,其活动过程用力学原理解释,例如心脏活动似水泵,肌肉活动似杠杆等,认为人体就是自己发动自己的机器,疾病就是由于机器的某个部分发生故障而失灵,所以需要加以修补完善。 实验法的引入,使近代医学已有别于以巫术的经验为主的古代医学,但是也逐渐形成了机械的自然科学的健康观。其虽然更重视用观察和实验来支持对疾病的判断,但是忽视个体的社会性和生物的复杂性,机械地解释人体现象,将医生与机器维修工、保护健康与保养机器混为一谈。 18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初,自然科学的巨大成就,诸如细胞说、进化论等,动摇了机械的自然科学健康观,随着解剖学、微生物学、免疫学及遗传学等学科体系的形成,人类能够以生物学的观点来认识生命现象以及健康与疾病的关系,确定了生物医学模式。 生物医学模式的贡献在于它揭示了许多因生物因素所造成的人类疾病,确定了生物病因,然而仅仅从生物属性去考察人类的健康和疾病,将“健康”的意义狭隘地指向了“没有生理疾病”,仍然忽视人的社会性,忽视了社会因素的影响。 3、生物

文档评论(0)

iua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