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经济学论丛
中国经济发展探索
简新华 著
武 汉 大 学 出 版 社
前 言
前 言
呈现在读者面前的以 《中国经济发展探索》 和 《中国经济改
革探索》 命名的两本文集, 是从作者30 年从事经济学教学和研究
所撰写的、 包括在 《经济研究》、 《求是》、 《管理世界》、 《中国工
业经济》、 《世界经济》、 《中国人口科学》、 《经济学动态》、 《光明
日报》、 《经济日报》 等权威报刊在内的刊物上发表的160 多篇文
章中挑选出来的105篇探讨中国经济发展和改革问题的论文汇集而
成, 比较集中地反映了本人在这方面的学习研究心得和基本看法。
其中, 相当部分是承担 10 多项包括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自然科学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在内的科学研究项目的成果, 少部
分是与同事和我指导的研究生合作研究的成果。
我出生于1947年, 2007 年正好60 岁; 由于1977 年恢复高考
时才考上武汉大学经济学系, 30 岁开始正规的经济学学习和研究,
今年刚好30年。 在60 岁的时候, 回顾30年的经济学教学和研究,
系统地归纳研究收获, 总结经验教训, 应该是很有意义的事情。 既
有利于今后更有效地进行教学和研究, 又能够更好地与同行交流,
以求得更正确的认识, 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和改革贡献绵薄之力。
我于1968年下乡务农2年, 1970年进厂做工8年, 1978年进
入武汉大学经济系学习, 1982 年初毕业留校任教。 实际上, 早在
“文化大革命” 时期, 还在农村种地、 工厂做工时, 由于亲眼看到
了我国农村贫穷落后的面貌, 亲耳听到了广大工人、 农民迫切要求
发展经济、 改善生活的强烈呼声, 亲身体会到了田间劳作、 车间干
活的艰辛, 农民缺衣少食的境况、 工人一家三代挤在一间房里的情
形、 工农生产技术和管理落后的现象, 使我深切感受到了中国社会
主义经济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种种问题, 因而产生了学习和研究经 ·
1
中国经济发展探索
济理论、 探讨怎样加快中国经济发展、 搞好社会主义建设、 改变中
国贫穷落后面貌的强烈愿望, 开始了政治经济学的自学, 在劳动之
余, 通读了 《资本论》、 《政治经济学教科书》 (第三版)、 《苏联
社会主义经济问题》、 《斯大林论工业化》 等 10 多本经济学著作。
在积累大量工农业生产的感性认识和实践经验的同时, 进行了理性
思考, 写下了上十万言的学习和思考笔记。 上大学以后, 一直把中
国经济发展和改革作为主要研究方向, 始终坚持不懈地跟踪探索。
从1981年在 《经济研究》 第十期上公开发表第一篇经济学小论文
《积累到底是不是扩大再生产的唯一源泉———对洪远朋和奚兆永两
同志有关文章的一点看法》 开始, 到2007年 《新华文摘》 第二期
转载的我和我的博士研究生何志扬合写的 《中国工业反哺农业的
实现机制和路径选择》 为止, 主要论著都与中国经济发展和改革
相关。
我对经济发展问题特别感兴趣, 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是武汉大学
多年形成的经济发展研究的传统和优势。 两位老前辈张培刚教授和
谭崇台教授开创了武汉大学研究经济发展问题的优良传统, 在他们
的教诲和影响下 (我们武汉大学经济学系77 级学生有幸聆听过两
位先生的宏观、 微观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的讲授), 特别是在谭崇
台老师的亲切指导和宝贵帮助下, 我的主要精力也花在中国经济发
展的研究之上。
中国的改革开放是1978年开始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