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炭翁-语文.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5 《卖炭翁》教学设计 东北师大附中 唐雪晶 一、教学目标解读。 本课选自长春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教学目标: (1)鉴赏白居易诗歌语言的独特魅力,合作品析卖炭翁的形象以及所寄予的深层情感理解,深入探究给百姓带来悲剧命运的宫市制度,进一步感受诗人用实践来弘扬儒家精神、用诗歌表达儒家政治理想的博大情怀。 (2)养成品析古代诗歌语言的习惯,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具备自主合作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是通过感受卖炭翁形象,深入感知作者所给予的复杂情感。通过分析宫使形象,挖掘百姓悲剧命运的根源。难点是感受诗人用诗歌创作来弘扬儒家精神,实践儒家政治理想的博大情怀。 二、学习活动设计。 (一)导入(尊重学生,充分调动学生认知的自主性) 我们每天清晨都是伴随着朗朗的诵读古诗的声音,开始我一天的学习生活的,谁能说一说,你最喜欢什么特点的古诗词? 看来同学们一致认为,好的诗作一定是:具有独特的审美体验、能够陶冶情操并涵养心灵。 不仅同学们这样认为,歌德也曾说过:“优秀的作品无论怎样去探测他,都是探不到底的”。 但是,有一位诗人,他的诗作通俗易懂,造语寻常,上至70岁老妪,下至10岁孩童,均能领会其中真意。他的一生创作颇丰,诗歌的创作多达3000多首,被称为“诗王”,那他的诗作的魅力又在哪里呢? 今天,我们就走进这位诗人:白居易,学习他的一首诗:《卖炭翁》(板书) (二)学生自主分析卖炭翁的人物形象。(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推进认知为辅助,完成文本解读) 1.读诗(齐读初步感知诗歌语言) 卖炭翁 [唐]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上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赦,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2.正音形(纠正字音字形) 字音:黑 衣裳、辗冰辙、两骑、系向牛头 (辗:通“碾”,碾压的意思。 骑,一人一马为一骑。 系,捆绑读。系鞋带,打个结时。 3.分析人物形象(结合具体诗句和词语) 选5-7名学生讨论发言。(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静心地与文本对话,认真地读诗,大胆个性交流) (1)提问:结合具体语句说一说,文中卖炭翁是怎样的形象? 语句一: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语句二: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碾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语句三: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2)明确: 贫穷。一寸土地也没有(伐薪烧炭南山中)缺衣少食。卖炭仅仅为了衣食基本的生活需求(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苍老。(两鬓苍苍) 辛劳。(工作偏远。就是王维笔下“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的终南山,豺狼出没,荒无人烟;工作强度大、工序繁复、劳动时间长。一斧一斧,一窟一窟的付出心血;路途遥远、路面难走,孤独寂寞,疲惫不堪。 (三)学生合作品析作者情感(纳入历史背景资料深入体验) 选3-5名学生发言。(合作自主放开,个性表达。学生无拘无束表达感受,发表自己的见解) 1.提问:中国文学作品重在即事生感,即景生情,诗人白居易在写“老翁形象”时表达什么情感呢? 文中哪个词语,表达了这种情感? 明确:“可怜” 2.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文学艺术家所表现的不仅仅是自己最真实的情感,而且是他认识到的人类的情感,在卖炭老翁身上,作者表达的也不仅仅是作者自身的对老翁的同情吧,还有没有更多的情感置于其中呢? (1)结合语句。 语句一: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关注涂红的字) 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关注涂绿的字) 语句二: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碾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关注涂红的字) 语句三: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关注涂红的字) (2)探究问题点 问题点一:“烟火色”的理解? 问题点二:“两鬓”的理解? 问题点三:“歇”的理解? (3)引入的材料 长安城内道路宽广,横平竖直,坊内也有十字交叉大道。长安的交通工具主要是马匹、马车、牛车、骆驼。官员无论文武均骑马。有类似轿子的“肩舆”。长安道路除了宫中使用砖道之外,一般都是土路,遇雨往往泥泞不堪,故下大雨时朝廷常常放假三日。也有在土路上撒沙的,称为“沙堤”。 长安城的市场,唐初,长安居民购物唯有前往东市或者西市。按法律规定,哪怕是很小的物件也要在东

文档评论(0)

136****378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