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连云港外国语学校高二语文导学案 唐诗宋词选读(宋词、教师版)“极其工 极其变”的南宋词.docVIP

江苏省连云港外国语学校高二语文导学案 唐诗宋词选读(宋词、教师版)“极其工 极其变”的南宋词.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连云港外国语学校高二语文导学案——“极其工 极其变”的南宋词 命制人:陆洋 时间:2015年3月5日 【学习目标】 1.了解南宋诗人独特的文人情怀,知人论世,感受南宋词“极其工 极其变”的创作风格。 2.通过对诗词的意象、情语的揣摩和对其中手法的赏析,感知南宋词的艺术特点,能够独立理解诗词思想内容。 3.综合运用诗词赏析技巧,探究诗词内在的精神内核和词人丰富的内心世界,积累写作素材。 【知识链接】 ★词的常识:又名诗余、长短句。分上、下片。词牌一般与词的内容无关,规定词的格律、字数、句数。个别词作特殊。比如姜夔的《扬州慢》。词的鉴赏要点和诗基本一致,只是要特别留意宋代词人的创作心境和上下片的转折过渡句。 ★本色当行第一人——李清照,自号易安居士,中国最富盛名的婉约派女词人。“南渡”是其一生创作的分水岭。南渡前,她生活安逸,与赵明诚琴瑟相合,创作多是抒写少女幽情和思妇之情,写绮丽的悠闲生活;南渡后,国破家亡、命途多舛,词作多是悲叹身世、怀念中原故土,词风典雅,语言清丽,多用白描,独创“神愁形瘦”的“易安体”。 ★天日昭昭风波恶——岳飞,字鹏举,南宋四大名将之一,军事家,爱国诗人,民族英雄。19岁从军,身经百战,被秦桧陷害,以“莫须有”罪名毒死于临安风波亭,谥号武穆,后改谥忠武,追封为鄂王。其词作代表了南宋爱国诗人的创作内涵:驱除外侮、收复故土的爱国决心,直捣黄龙、气吞山河的豪情壮志,也有憾逢知音、壮志难酬的忧愤惆怅。但其一身磊落之气还是为宋代文人的忧患意识中注入了一股阳刚之气和英雄主义。 ★亘古男儿一放翁——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爱国诗人,也是传世诗作最多的诗人。少年时历经中原离乱、颠沛流离的逃难生活,父辈抗金报国的慷慨激愤对他影响很大;青年时期经历爱情悲剧、政治打击,却更加专注、奋发;他历经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经历张浚、韩侂胄北伐,屡遭打击却屡次奋起。那首《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可以说是诗人一生的精神写照。其诗以爱国抗金为主旋律,兼以慷慨激愤与壮志难酬,夹以凄伤婉约的人生感悟。 ★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南宋著名格律派词人,与辛弃疾分鼎词坛,是苏轼后难得的艺术全才,虽终生布衣,却名震当世。一生漂泊,浪迹江湖,游山玩水,却独爱合肥。政治不得志,却爱结交文人志士。晚景凄凉,却独创众多词牌。中原离乱、民间疾苦、生活窘迫,因而凄凉的心情贯穿其词作,以空灵含蓄著称。 【文本研读】 (一)易安词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似黄花瘦。 1、从词作看,试判断这两首词是作者什么时期的词作?说说你的依据。 (1)《如梦令》应是南渡前的词作,是她青年时期,极可能是初嫁之时之作。依据就是最后一句,“知否”的连问式的反诘,这样的争胜语气,只有青年人才会有。还有“浓睡不消残酒”,南渡后的李清照,少“浓睡”,更不会“消”残酒。 (2)《醉花阴》也应是南渡前的作品,而且应该是丈夫远行时的闺怨思妇的怨情之作。依据是:“瑞脑销金兽、玉枕纱橱”,这种用具只有南渡前的殷实生活才能匹配;把酒赏菊、暗香,也说明此时的生活较安逸,才有如此闲情;最后一句虽有其南渡后晚年常见的“西风、黄花”意象,但一句“销魂”足证南渡前的背景,因为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可见重阳佳节所思之人只是离别,而非永别。 2、质疑探究:《如梦令》首句就自相矛盾,既然“浓睡不消残酒”,又怎么能知道“昨夜雨疏风骤”? (1)此处不能仅仅以生活常理来揣度,因为文学创作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要进行艺术加工的。古人写惜花伤春诗词,多用“风雨”,最脍炙人口的就是“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白居易《惜牡丹二首》诗:“明朝风起花应尽,夜惜衰红把火看。”冯延巳《长相思》词:“红满枝,绿满枝,宿雨厌厌睡起迟。”周邦彦《少年游》词:“一夕东风,海棠花谢,楼上卷帘看。”花在风雨中零落,来表达惜花伤春,“风雨”只是意象。(2)这句词的辞面上虽然只写了昨夜饮酒过量,翌日晨起宿酲尚未尽消,但在这个辞面的背后还潜藏着另一层意思,那就是昨夜酒醉是因为惜花。这位女词人不忍看到明朝海棠花谢,所以昨夜在海棠花下才饮了过量的酒,直到今朝尚有余醉。古人在这个意思上多有表达,杜甫《三绝句》诗:“不如醉里风吹尽,可忍醒时雨打稀。”韦庄《又玄集》卷下录鲍征君(文姬)《惜花吟》诗:“枝上花,花下人,可怜颜色俱青春。昨日看花花灼灼,今日看花花欲落。不如尽此花下饮,莫待春风总吹却。”《漱玉词》中曾多处写到饮酒,可见易安居士是善饮的。善饮尚且酒醉而致浓睡,一夜浓睡之后酒力还未全消,这就不

文档评论(0)

勤能补拙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