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与青年谈中国文化唐君毅主要论点分析一.中国人之人文精神中国人.doc
與青年談中國文化 唐君毅
主要論點分析:
一.中國人之人文精神:中國人的人文精神有強烈的人文主義特點。
1.中國道德倫理與哲學思想的核心是:人的尊嚴
(1)中國文化的精神是重人的精神,人是上通於天而下達於地,頂立於宇宙之間,既不否定天帝的存在,也不必忽略客觀的自然世界。
思考問題:「人的尊嚴」是甚麼意思﹖
中國的道德倫理思想與哲學思想的核心,即在指出人的尊嚴,維持人的尊嚴。所謂人的尊嚴,就是指人所具有的價值自覺能力:內向自省,以修身為平天下的起點,以無愧為待人接物的守則,盡心知性以知天等的倫理道德自覺。
(2)中國道德倫理與哲學思想的最重要處──人禽之辨。
人禽之辨──在其性理,即在其性情,亦即孟子所說的仁義禮智,正因如此,人便成了宇宙間最尊貴的動物,而中國的文化精神,就在突出人在宇宙中的至高無上的地位。
仁── 源自無私的普遍的惻隱不忍之心。
能愛一切之人。
仁之極於贊天地之化育。
義──源自人格尊嚴之自覺,公平正直。
實現各種平等的社會理想。
義之極於犧牲生命以見節氣。
禮──源自自己謙讓與對他人的尊重。
尊敬一切我以外的人。
義之極於尊敬一切人倫世界人文世界中人。
智──源自明辨是非。
追求真理,反省改過。
智之極於不違真理,使人類社會日進無彊。
(3)人可以用這普遍存在的仁義禮智之性,在自然的天地萬物之上,建立一個人的世界。人的世界的無盡莊嚴、神聖與偉大,都由人禽之辨這一點基本分別所流出。因而認為中國文化的重立人道精神,可謂自孟子而確立。
思考問題:這種重人的思想,對中國文化有甚麼影響﹖
人可以與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凶的。儒家的聖人,道家的真人,佛家的佛,都在證明一種信仰,那就是人有一種宇宙的潛能來實現在自然中的價值和使自己成為完人。因此我們可以說中國人文主義的內在性一開始就認定人與終極的實在和人與自然之間是沒有分歧的。這一點也說明了在中國的傳統學說中,缺少絕對的分離和超越經驗的觀念。缺少這些觀念也就是中國沒有發展出純邏輯和科學的重要原因之一。但是無論如何,中國的傳統思想卻使中國人能理智地生活,使中國的社會,無論在政治上或道德上,都可以獲得秩序與安定。
二.倫理道德與尚學術文化之自由及重世界和平之精神:
中國人倫人文世界的出現,是先哲重視人禽之辨,著重人性的自覺結果。而在此人倫世界之中,首先著重的是家庭倫理,特別是孝悌之道:
1.中國的道德倫理,首重家庭倫理,以孝悌為本,生而即有:
孝:由孝父母以及於祖宗,使人的生命精神,能返顧而念其所生之本。由孝的擴充,可使個體生命上通於百世而縱貫聯系;由孝於整個民族而再擴充至忠於整個民族的歷史與文化;即縱面的維繫民族生命於永久。
悌:由敬兄以融凝一宗族中之一切兄弟,表示人的生命精神,能與同宗同族的兄弟融凝為一;由悌的擴充,則可自橫向發展,由兄弟友愛之道而擴及四海之內,視四海之內的人皆兄弟;再而啟發民胞物與、天下一家的意識。
孝悌為仁之本,仁至難而孝悌則極易。
夫婦之倫:應重愛尤應重敬,由家與家的連接以組成社會的一媒介,實可合二姓之好;一半依於自然的男女的情欲,一半依於自覺的愛敬。夫妻能相敬愛而不相亂,才不致沾戀狎褻,由此而有別於禽獸。
朋友之倫:是人在社會活動中絕不可免的,是人的自覺選擇,包括師生朋友的關係,重在以道義事業相勉,可為一純粹的精神人格上,超乎一切私心與利害的關係。
朋友──以道義事業相勉,彼此間要互相信任,相規以善,可以和而不同,有寬容異己的精神。
師生──學術文化的傳承與延續的依據。
朋友師生之倫的擴大,可以尚友千載,神交古人,橫面可擴至友天下善士,縱面可擴至敬古今的賢哲,使人的精神,能日趨於博大寬厚;各民族的學術文化,乃更能交流而互貫,以趨於充實;而過去的學術文化,能不斷獲得新生命的滲入,能日新其光輝。
思考問題:
1. 為甚麼中國人特重家庭倫理﹖
因為中國的社會結構是以家為單位,由齊家可以達至治國平天下,視天下猶一家。到了今日的現代化的社會,除了家族倫理之外,社會上種種不同的倫理,亦應該受到同等重視。例如商業倫理,因為商業活動對社會的影響無所不在,是否應有對應的責任規條加以規範﹖有法律倫理,在社會變遷中,人的行為與交往模式當然不斷受到衝擊,法律在這些潮流中應該如何嚴守、維護公義的角色﹖有醫學倫理,在社會走向公開化的過程中,病人、家人、醫護行業的各層人士、社會人士等,要怎樣去重新釐定各自的權利和福祉﹖還有政治倫理、新聞媒介倫理、環境與發展倫理等,都是我們今日需要留心的問題。
(二)中國文化為甚麼特重人倫?為甚麼「孝悌」為仁之本?
中國強調仁,「仁」指人對他人、萬物的惻隱不忍,即對他人關懷愛惜,所以說中國人特重人倫。
人倫以孝悌為本,因為人對人的情感正常是由最親的人開始的。孝及於上而悌及於下,這是人類感情最直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