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1 中国私人财富报告
中国私人银行业:逐鹿中原
目录
前言:撰写2011 中国私人财富报告的初衷与企望3
致谢 4
第一章 2011 年中国私人财富市场概览和走势5
中国私人财富市场蕴含巨大市场价值6
2009-2010 年中国私人财富市场回顾与2011 年展望8
中国高净值人群地域分布 11
专题一:区域性高净值人士增量和增速呈现分化,地域性经济政策彰显成效 14
第二章 中国高净值人群投资行为、人群细分和财富管理机构的选择 16
高净值人群风险偏好更加稳健,财富目标更加多元化;资产配臵和服务需求
也随之呈现多元化趋势 17
专题二:房地产调控政策影响下,高净值人士对直接购买国内住宅的投资热情
下降,投资方式转向商铺和间接投资25
专题三:境外资产快速增长,高净值人群投资移民意愿强烈26
中国高净值人群细分群体在风险偏好、财富目标、资产配臵各维度上呈现差
异化28
高净值人士理财渠道向财富管理机构发生转移;品牌成为主要选择标准,专
业性和客户经理服务位列第二、第三32
当前中国高净值人士同时使用多家专业财富管理机构,未来倾向于一家为
主、多家为辅的模式34
第三章 中国私人银行业竞争态势38
各类财富管理机构纷纷抢滩中国私人银行业39
与2009 年刚刚起步相比,当前的中国私人银行业竞争开始升级,行业格局进
入全新的阶段40
中资私人银行凭借庞大的客户基础,类型丰富的理财产品,客观的产品推荐
成为热衷多元化理财客户的首选41
1
第四章 对中国私人银行业的重要启示39
中国高净值人士总数及所拥有的财富总量都在快速增长,中国私人银行业潜
力巨大,前景看好43
中国高净值人士在财富管理上更加成熟与理性,需求呈现多元化趋势,私人
银行业竞争升级,行业格局进入全新的阶段43
中资私人银行已经把握住金融危机后的机会窗口期,成为热衷多元化理财客
户的首选44
境外资产的管理日益重要,但短期内境外资产管理仍以外资银行为主44
中资私人银行应当精确定位目标客户群,积极进行品牌建设,提升从业人员
专业性,真正了解客户需求并提供具有针对性的产品和服务,以巩固竞争优
势45
附录:研究方法46
版权声明 49
2
前言:撰写2011 中国私人财富报告的初衷与企望
两年前,招商银行携手贝恩公司联合发布了《2009 中国私人财富报告》,填补了国内外对中
国私人财富市场综合研究的空白。该报告首次采用严谨的统计学模型对中国私人财富市场进行
了测算,并开创性地利用招商银行私人银行的客户资源对中国高净值人士的投资态度和行为特
点进行了研究。当时,金融风暴让很多中国富人认识到市场的“难以预测和掌控”,从而反思
以往的投资理念,不少人的风险偏好由原来的高风险转为中等风险或更为保守,并且开始有意
愿寻求更加专业化的资产配臵建议,以确保家业常青。这些变化为中国私人银行业的开拓和发
展提供了契机,中国私人银行业开始起步。
经过近两年的发展,中国的高净值人士愈发成熟,风险偏好愈加稳健,预期愈加理性,对财富
管理的需求也愈加多元化。他们对财富管理机构的定位了然于胸,清楚地知道怎样利用这类机
构的天然优势和专业性,增强自己的判断力;他们对财富管理机构提供的产品如数家珍,甚至
货比三家,充分利用资金话语权优化资产配臵,实现自己期望的流动性和风险/收益目标;他
们还认识到财富管理机构提供的增值服务的价值所在,开始根据自己的事业、家庭和生活目标
有针对性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