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耕作方式和氮肥水平对旱地冬小麦籽粒品质的影响.PDF

耕作方式和氮肥水平对旱地冬小麦籽粒品质的影响.PDF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耕作方式和氮肥水平对旱地冬小麦籽粒品质的影响

核 农 学 报  2017,31(8):1567 ~1575 1567   Journal of NuclearAgricultural Sciences 文章编号:1000⁃8551(2017)08⁃1567⁃09 耕作方式和氮肥水平对旱地冬小麦籽粒品质的影响 1,∗ 2 1 1 1 3 张礼军   张耀辉  鲁清林   白玉龙  周  刚  汪恒兴 1 1 1 1 张文涛  白  斌  周  洁  何春雨 1 2 (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甘肃 兰州  730070; 天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3 甘肃 天水  741001; 天水市农业学校,甘肃 清水  741400) 摘  要:为研究不同耕作方式和氮肥水平对旱地冬小麦籽粒品质的影响,选择常规耕作(CT)、秸秆还田 (CTI)、全膜覆土穴播(PM)、免耕秸秆覆盖(NTS)4 种耕作方式和 75(N1)、150(N2)、225(N3)、 -2 300 kg·hm (N4)4 个氮肥水平,在典型的西北旱作雨养农业区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清水试验 站设计大田试验。 结果表明,耕作方式和氮肥水平对小麦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湿面筋、面团稳定时间、 籽粒产量均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 与CT相比,PM显著提高了谷蛋白含量和谷醇比,延长了面团稳定 时间,有利于加工品质的改善;而NTS 的蛋白质总量、湿面筋、球蛋白、麦谷蛋白、谷醇比均显著低于 CT。 施氮显著提高了籽粒蛋白质、湿面筋、蛋白质各组分含量,增加了面团延伸性和吸水率。 与N1相 比,N4 冬小麦的醇溶蛋白、麦谷蛋白、球蛋白、清蛋白分别增加了5638%、2760%、2087%、1703%; 在4种蛋白组分中,施氮更有利于醇溶蛋白的累积,因此过量的氮肥应用显著降低了谷醇比、缩短了面 团稳定时间和最大拉伸比值。 同一氮肥水平下,不同耕作方式处理的小麦籽粒平均产量依次为PM> -2 CTI>CT >NTS,PM 下的平均产量为6 25963 kg·hm ,比CTI、CT、NTS 分别高624%、1054%和 2095%。 同一耕作方式下,不同氮肥水平处理的小麦籽粒平均产量依次为N2 >N3>N4 >N1,其中N2 -2 下小麦籽粒平均产量达到6 18464 kg·hm ,比N3、N4、N1分别高578%、731%、1906%。 综上可 -2 知,在甘肃半干旱雨养农业区实施全膜覆土穴播栽培模式,并增施150 kg·hm 氮肥,既能大幅度增加 小麦籽粒产量,也有利于加工品质的改善,是该地区小麦生产实现高产和优产的最佳耕作和供氮模式。 本研究结果为甘肃旱作雨养农业区冬小麦的高产、优质栽培提供了理论参考。 关键词:耕作方式;氮肥水平;旱地;冬小麦;籽粒品质 DOI:1011869/ j.issn.100⁃85512017081567 [2]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