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教案及板书设计.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职语文教案及板书设计 第 PAGE \* Arabic \* MERGEFORMAT 1 页 中职语文教案及板书设计 篇一:浅议中职语文教学中的板书设计 龙源期刊网 .cn 浅议中职语文教学中的板书设计 作者:刘玉平 来源:《新课程学习·下》2019年第04期 如果说课堂教学是一幅浓淡相宜的水墨画,那么板书就是这幅水墨画最浓重的一笔。好的板书设计具有美感性,趣味性,能极大程度地帮助学生掌握课堂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以启迪。使课堂效果达到最大化。 一、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的板书设计存在的问题 1.“多”而“滥” 教师恨不得把所有的教案全抄在黑板上,大书特书其教学内容,密密麻麻,多而杂。殊不知,这样没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课堂教学效果并不好。 2.“乱”而“繁” 很多老师在板书时,根本没有设计,信手拈来,时写时擦,杂乱无章,条理不清。学生也是一头雾水,根本不知道重点在哪里。 3.“单”而“呆” 很多老师,对不同体裁的文章,都采取统一板书形式。课课如此,老生常谈,毫无新意。导致课堂毫无生机,一潭死水。 4.“空”而“怪” 有些语文老师,课堂板书就是寥寥几字,空空如也。或者追求形式的独特,色彩纷呈,让学生眼花缭乱,貌似新奇,实则哗众取宠。 那么,怎样设计板书才好呢? 二、设计板书的方法 1.题眼法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我们通过审题、解题以及演绎题意或提炼题目中的关键词作为板书的基本结构,然后根据教学要求,配以恰当的方式、方法,设计出完整的板书。例如,《故乡的榕树》,可以让学生列出本文的写作提纲,写出作者的写作思路。整幅板书是以题目“故乡的 篇二:中职语文课堂教学设计 浅析中职语文课堂教学设计 【摘要】当前,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的依据应该是学生语文的学习情况,如果教师能把学生的基本学习情况摸清,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可以为课堂教学设计提供重要信息,也可以依据学生的实际需要、能力水平和认知倾向,优化为学生设计教学,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障碍在课堂教学中就能得到很好解决。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设计中,应当以学生为出发点,针对学情,根据实际需要统筹教学内容,设计科学有效的教学程序,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更有效地达成教学目的,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学情现状;教学设计;教学方式 在教学中,了解学生语文学情的现状应当成为教学设计的依据。如果教师能把学生的基本情况都了 一、当前中职语文教学的现状 1.社会现状 ①教育观念狭隘。受传统语文教育思想的影响,加上对中等职业教育缺乏深入、广泛的认识和理解,导致了中职语文教育思想的狭隘,体现在大部分中等职业学校里,语文以及其他一些课程被列入 篇三: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教学设计教案 1、我的母亲 老舍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生平及其重要作品。 2、体会作者对母亲的热爱、赞颂、感激和怀念之情。 3、了解课文以时间为顺序的叙述方式。 4、品味作者自然朴素又充满感情的语言。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鉴赏作者笔下所塑造出的伟大的母亲形象,领悟作者对母亲的深情,从而培养 健康的情感。 2、引导学生品味作者那自然朴素而又充满感情的语言。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所一直强调的母亲对其的“生命教育”,从而提升对浓浓亲情的珍视。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大家欣赏画面和新闻,看看这表现什么主题。(生回答:母爱。) 名人对母爱的描绘: 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 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但丁 慈母的胳膊是慈爱构成的,孩子睡在里面怎能不甜?——雨果 成功的时候,谁都是朋友。但只有母亲——她是失败时的伴侣。——郑振铎 我的生命是从睁开眼睛,爱上我母亲的面孔开始的。 ——乔治?艾略特 活动一:悠悠母爱,丝丝缕缕牵扯不断,让我们拾取其中一段,为爱下一个注解,描绘我们 的母亲。 二、课文探究 1、作者简介: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现代小说家、戏剧家、人民艺术家。满族人。代表作 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被誉为作家劳动模范。 1918年北京师范学校毕业后任小学校长和中学教员。 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汉语讲师,阅读了大量英文作品,并从事小说创作。 1926年加入文学研究会。 1930年回国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 抗日战争爆发后南下赴汉口和重庆。 1938年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立,他被选为理事兼总务部主任,主持文协日常工作。 在创作上,以抗战救国为主题,写了各种形式的文艺作品。1946年应邀赴美国讲学1年, 期满后旅居美国从事创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应召回国,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 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副主席等职。参加政治、社会、文化和对外友好交流

文档评论(0)

a1335558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