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响应面法优化CTF619―D菌株液体发酵工艺研究.docx
响应面法优化CTF619-D菌株液体发酵工艺
研究
:为了提高CTF619-D发酵液中的代谢物质浓度,获 得更多有效抗菌活性成分,采用响应面法对菌株的发酵条件 进行优化。结果表明,CTF619-D菌株的最佳发酵条件为摇床 转速 119. 33 r/min.装液量 109. 75 mL、温度 26. 78 °C。
关键词:放线菌;发酵;优化;响应面分析 中图分类号:TS201. 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0439-8114 (2014) 12-2867-04
Liquid Fermentation Process Optimization for CTF619-D by Response Surface Method
KANG Jing-qinl, LV Yue-dong, TAO Lin2, WANG Yongl, LIU Yangl, ZHANG Liangl
(1. Liaon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shan 114051 , Liaoning , China;2.Shenyang Normal University, Shenyang 110034,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concentra/tion of metabolites in CTF619-D fermentation broth for more effective antimicrobial active ingredient the liquid fermentation conditions for CTF619-D were optimized by response surface met hod. The optimum ferme nta/tion conditions were: shaking speed of 119? 33 r/min, liquid volume of 109. 75 mL, and temperature of 26. 78 °C. The inhibition zone diameter was up to 27. 58 mm under optimized conditions?
Key words : actinomycetes; fermentation;
optimization; response surface analysis
放线菌是具有巨大使用价值的一类微生物,是抗生素的 主要生产菌,是新医药、新农药和生物防治活菌剂研制的源 头[1]。目前,已知的抗生素大约有80%来自于放线菌,其产 生的抗生素具有抗肿瘤、抗真菌、抗细菌、抗寄生虫等多种 活性[2]。在植物病害生物防治中,拮抗微生物主要是链霉 菌属及其相关类群[3]。据报道,淡紫灰链霉菌是一类重要 的抗生素产生菌,其产生的医用抗生素如薰衣草菌素、链 丝菌素和农用抗生素如中生菌素等都已有广泛的用途[4]。 目前,国内关于拮抗淡紫灰链霉菌鉴定的诸多研究中,除淡 紫灰链霉菌海南变种外,未见有其他淡紫灰链霉菌变种的报 道。因此,CTF619-D是一株有价值的具生物活性的生防菌株, 期待进一步开发其在瓜果蔬菜病害防治领域中的应用。本试 验以菌株CTF619-D为发酵菌种,用响应面法对菌株的发酵 条件进行优化[5],以实现试验次数的最小化和多因素交互 作用分析,并建立变量与响应量之间的模型,预测最优的条 件和结果,从而获得该菌代谢产生有效抗菌活性成分的最优 发酵参数,为该菌株在工业上大量生产代谢物质提供一定的 实践基础和理论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1. 1. 1菌株 供试菌株为放线菌菌株CTF619-D (由辽宁 科技大学生物试验室分离、筛选并保存);指示菌株为番茄 炭疽菌、黄瓜炭疽菌、苹果腐烂菌等植物病原菌,由辽宁科 技大学生物制药工艺室提供。
1. 1.2仪器HZQ-C型空气浴振荡器(哈尔滨市东明医疗 仪器厂)、SPX-250B-G型光照培养箱(上海博迅实业有限公 司医疗设备厂)、TGL-16C型高速离心机(无锡市瑞江分析仪 器有限公司);ZHWY-2102型恒温培养振荡器(上海向帆仪器 有限公司)、ES-315型高压灭菌锅(杭州科晓化工仪器设备 有限公司)、T-203型电子天平(赛多利斯科学仪器有限公 司)、SW-CJ-5型超净工作台(南京庚辰科学仪器公司)等。
1.2试验方法
1. 2. 1菌株的活化和发酵培养将保存的放线菌菌株 CTF619-D接种于高氏1号固体培养基上,置于28 °C生化培 养箱中培养7 d,进行活化。然后将菌种接种至装有100 mL 发酵培养基的250 mL三角瓶中,于28°C. 140 r/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