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乐亭记》(共40张课件).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总结课文:欧阳修的杂记类文章极具特色。这类文章往往不是单纯记游、记事,而是借一景一物,一人一事,抒发其人生感慨,寄托其人生理想。他善于把叙事、描写和议论、抒情熔为一炉,富于变化,涉笔成趣。《丰乐亭记》全文沉醉于山水,感今怀古,固然歌颂赵宋王朝的功德,赞美丰衣足食、民享安乐的太平景象,但其中也包含了欧阳修的政治理想和追求。全文紧扣“丰乐”两字,今昔对比,忧深而思远。 《丰乐亭记》文约而意丰,辞微而旨大。作者不同于一般的迁客之人,自己虽然遭遇不幸,但仍把国家安危放在首位。《丰乐亭记》虽然也有“与民共乐”的思想,但意蕴较《醉翁亭记》更高一筹——文章隐隐透出“乐而不能忘忧”之苦心,不仅要与民同乐,更应该居安思危。 1、下列每组句子中,分别表现丰乐亭所在地滁州“山川美’’和“风俗美”的一组是 ( ) A·其上丰山,耸然而特立 而故老皆无在者 B·修尝考其山川,按其图记 而喜与予游也 c·向之凭恃险阻,划削消磨 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D·风霜冰雪,刻露清秀 安于畎亩衣食,以乐生送死 D(B、c项的前句不属于“山川美”,A项的后句不属于“风俗美”,可据此排除。)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滁州介于江淮之间,虽有商贾往还,但四方宾客并不来此偏僻的丰乐亭。尽管此处环境优美,可以仰而望山,俯而听泉;也可以春采花草,夏纳清凉。 B.文章描写山泉景色之美,叙述建亭游赏之乐,文笔简洁生动。如用“耸然”“窈然”“涂然”,就点出了山水的独特情貌;用“掇”“荫”就表现出了游赏之乐。 C.滁州在五代时兵祸不断,至宋统一后才得以安定。作者感慨今昔,赞颂朝廷使人民休养生息的功德,歌颂太平气象,从而寄托了安定来之不易、应予珍惜的命意。 D.作者反复指出“故老皆无在者”“遗老尽矣”,透露出对人们居安而不思危的隐忧,要人们记住“幸生无事之时”,指出自己有“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的职责。 A(文中是说滁州因处江淮之间,非通衢大邑,故四方商旅宾客皆不至。)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于是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而与滁人往游其间。 译文: 于是疏通泉水,凿开岩石,开辟出一块地方来建造亭子,从而和滁州人一道来这里游乐。(第一句应译出“疏”,第二句应译出“以为”,第三句译文应体现“往游其间”句式特点) (2)民生不见外事,而安于畎亩衣食,以乐生送死。 译文: 百姓在一生中接触不到外边的事情,安心地耕田种地,穿衣吃饭,快乐地过日子,一直到死。(第一句应译出“外事”,第二句应译出“畎亩衣食”,第三句应译出“乐生送死”) (3)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译文: 使百姓知道能够安享这丰收年景的欢乐的原因,是有幸生活在太平无事的时代啊。 (应译出“所以”、“安”、“幸”) 完 《丰乐亭记》 欧阳修 教学目标: ?1、理解文章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2、理解文章居安思危,乐不忘忧的思想感情。 ?3、把握文章紧扣“丰乐”两字展开,线索清楚而又富于变化的结构。 ??4、鉴赏文章把叙事、描写和议论、抒情熔为一炉,涉笔成趣的语言风格。 写作背景 : 庆历五年(1045)春,执政大臣杜衍、范仲淹、韩琦、富弼相继罢去,他们推行的“新政”因侵害官僚利益,遭到守旧势力阻挠破坏,一年多即告失败。欧阳修时任河北都转运按察使,上《论杜衍范仲淹等罢政事状》极力为四人辩诬,于是触怒了新政的反对派,被贬知滁州。在当地作者没有走向颓废,而是奋发有为,使当地的生产得到了发展,老百姓安居乐业,受到他们的爱戴。在那里,欧阳修又先后写下了流芳千古的散文名篇《醉翁亭记》和《丰乐亭记》,含蓄地抒发了作者心中的愤郁和不平,间接地阐述了自己的见解。 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饮滁水而甘。问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远。其上则丰山,耸然而特立;下则幽谷,窈然而深藏;中有清泉,滃然而仰出。俯仰左右,顾而乐之。于是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而与滁人往游其间。 我到滁州任知州的第二年夏天,才饮到滁州一处甘甜的泉水。向滁州人打听,在州城南百步远近的地方找到了泉源。上有丰山高耸而突兀,下有溪谷幽静而深藏,其中一道清冽的泉水,水势盛大,向上喷涌。我上下左右观看,非常高兴。于是凿开岩石,于是疏通泉流,开辟出一片地方建筑亭子,与滁州的人们前往游乐于其间。 分析课文: 第1节介绍了自己在滁州勤于政务和丰乐亭的环境。 讨论: “明年”“始”在文章中有什么样的作用?和我们学习过的《岳阳楼记》的开头有什么相似之处? 明确: 作者初到滁州,就把自己的全部精力用于公务,待到

文档评论(0)

kbook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