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与中国新型工业化:理论、问题与对策 胡培兆.pdfVIP

科学发展观与中国新型工业化:理论、问题与对策 胡培兆.pdf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科《学发展观与中国新型工业化道路》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KEXUEFAZHANGUAN 丫)ZHONOGUO XINXINGGONGYEHUADAOLU 与 忿 理论;问题与对策 主 编 胡培兆 陈其林 副主编 林金忠 靳 涛 巍冷。大*‘袅奴 、翅四犷 XIAMENI囚YVERSITYPRESS 前 言 21世纪的前20年,是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为应对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已经 存在以及即将出现的诸多矛盾、问题以及机遇和挑战,实现和完成这一时期的预期 目标和基本 任务,自“十六大”以来,中共中央依据我国的国情以及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现实,相继 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并将之确立为 这一时期的基本发展理念和发展战略,以统领、指导和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 展 。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是对改革开放以来的以经济 发展速度为主、以不平衡发展为主(如国民经济翻番,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等)的 发展理念或发展观的矫正或替代。但是,如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如何坚持和贯彻以人为本, 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则是一个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的全局性或时代性的课 题。深入研究这一问题,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中国现阶段的基本现实,把握经济与社会发展的 基本脉络和方向,而且对中国经济理论体系的建设和发展具有实际的推动意义。 基于上述认识,经过反复a}-酿和讨论,厦门大学经济研究所决定于2005年 7月中旬在厦 门召开主题为 “科学发展观与中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国际性学术研讨会,并于2005年初在 《中国经济问题》、《光明日报》和厦门大学经济学院网站等谋体上发布会议征文公告,至征文截 止期,共收到论文 150余篇。按照征文公告所列的六个专题,即科学发展观的政治经济学解 读、新型工业化道路与体制创新、新型工业化发展中我国的后发优势及其实现方式、我国的区 域差异和区域协调发展、经济发展中的反贫困机制问题,会议学术委员会遴选了60篇论文(包 括特邀代表撰写的论文),编印成册。2005年7月 16-17日,研讨会如期在风景秀丽、设施现 代的厦门国家会计学院召开。与会全体代表就以上的五个专题,分七个专场进行了深入的探 讨和交流,其中的一些专题发言引起了与会专家的激烈争论。会议产生的影响超 出主办方的 意料,《人民日报》刊发了本次研讨会召开的消息,《光明日报》除了介绍一些专家的观点外,还 摘要刊发了研讨会综述的主要 内容。《厦门日报》、《海峡导报》相继报道了本次研讨会召开的 消息。 按照事先安排,会议主办方-一一厦门大学经济研究所要结集出版本次研讨会的入选论文。 为此,我们从入选的60篇论文中,再选50篇论文,以《科学发展观与中国新型工业化 :理论、问 题与对策》为题,分6篇编辑成书。本书的序言,是著名经济学家、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首席经 济学教授林崇椰先生在本次研讨会开幕式上的一个专题演讲稿。在演讲中,他把改革开放以 来体现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 “中国奇迹”归之于中国的对外开放政策,并用一种名为EGOIN 的理论及其两个组成部分,即所谓 “s曲线”和 “3C理论”,解释众说纷纭的 “中国奇迹”。用这 篇演讲稿作为本书的序言,是十分贴切的。 第I篇 “科学发展观与新时期政治经济学的发展”收录了7篇论文,着重探讨科学发展观 — 理论、问题与对策瓣麟麒姗姆撇麟溯姗撇绷黔黝溯绷瀚 鬓黔咖沙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请先注册登录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