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基础教学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17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节 德育的意义、目标和内容 一、德育的概念 概念:是教育者依据特定社会要求和德育规律,对受教育者实施有目的、有计划的影响,培养他们特定的政治思想意识和德育品质的活动。(三为一体;和智、体、美构成全面发展的教育) 特点:历史性(随社会发展变化)、阶级性、民族性、继承性 二、德育的意义 1、德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证(物质、精 神文明建设,德育属精神文明建设,它能保证建设方向;学校德育对未来 社会风气、民族精神起大影响) 2、德育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 3、德育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条件和保证(又可为体、智提供保证和动力) 三、德育目标 概念:通过德育活动在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上所要达到的总 体规格要求,亦德育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或结果的质量。 (德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贯穿于整个活动中) 德育目标的要求:初中和高中德育目标——自学 四、德育内容 目标需内容来落实 确定德育内容的依据:德育目标、受教育者身心、时代特征、 文化传统 德育内容: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阶级教育、爱 国主义教育、法制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道德知识、 传统美德、社会公德、良好行为习惯等);心理健康教育( 形成良好心理素质,预防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 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预防、促进和完善;排除、预防和提高; 治疗 第二节 德育的过程 概念: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借助于德育内容和方法,进行施教传道和受教修养的统一活动过程,是促使受教育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发展的过程。 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的关系:德育过程引导、培育和促进 学生品德的发展(遵循人的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德育过程只 是学生品德发展的一个外在的重要条件,而不是学生的品德发 展过程本身,要内化。 一、德育过程的概念 德育过程应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德育方法 及教学实践活动等要素所构成。 为什么有德育活动:社会要求和受教育已有品德水平差距,这 是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当然也还有别的矛盾)。 二、德育过程的规律 1、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 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品德的过程,而学生的品德又是由道德的知、情、意、行等四个因素构成,所以德育过程也就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 (1)知、情、意、行是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 知,即道德认识,人们对一定社会道德关系及其理论,规范 的理解和看法等。(爱国、劳动) 情,道德情感,是指人们对事物的爱憎的态度(对善良的歌 颂,对正义的崇敬,对党和祖国的热爱,对工作的责任感, Eg:有的学生懂得劳动伟大,却好逸恶劳,原因在于分对劳动 毫无兴趣和情感) 意,道德意志,是指人们为达到某种道德目的而产生的自觉能 动性。常表现为意志活动,约束自己、压抑冲动和克服困难的行为。 有认识、情感但无意志难坚持道德原则 行,道德行为,人在道德认识或道德情感支配下采取的行动。 衡量道德水平,评人不仅要听言更要观行。德育中注重行的增产 锻炼 (2)知、情、意、行之间的关系及其发展 一般顺序提高道德认识、陶冶品德情感、锻炼品德和培养品德行为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 四个方面相互作用:知是基础、行是关键、是知情意的深化 2、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规律 3、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 (1)德育过程是内化和外化的过程。 (2)要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外因是条件,内因是根据(要 创好外条件,又要了解内部情况) (3)德育过程中教育和自我教育的统一过程。 4、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的规律 从认识—情感—意志—产生行为有长期性,克服不良品德 品德形成中有反复特别是形成初期 第三节 德育的原则、途径和方法 一、德育的原则 概念:是根据教育目的、德育目标和德育过程规律提出的指导德育工作的基本要求 我国中学德育的基本原则:1、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培养言行一 致P375);2、导向性原则(坚持政治方向;符合新时期方针 政策的总任务及贴近现实);3、疏导性原则(循循善诱、以理 服人,堵、压—反抗)要求:讲明道理、疏通思想P377;因势利 导,循循善诱(活泼好动、精力旺盛P379);以表扬、激励为主, 坚持正面教育;4、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要求:爱护 、尊重和信赖学生(皮格马利翁);严格要求学生P385。5、因材 施教原则(年龄、个性差异,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要求:深入了 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根据学生个人特点有的放矢的进行 教育P387。6、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要求:组建教师集体, 使校内教育影响一致;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使学校家庭和社 会教育影响互相配合;做好衔接工作,使对学生的教育前后连贯和 一致。 二、

文档评论(0)

传世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