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超声造影在肝脏疾病的应用与临床研究 * 超声造影使超声医学发生革命性的进展,随着声学对比剂的进一步改进和超声显像技术的发展,使声学造影真正达到了非创性和高效性的目的,将适用于肝脏疾病的广泛临床应用。 前 言 * 声学造影剂的作用原理、发展过程 新兴的超声造影显像技术 正常肝脏的超声造影 超声造影在肝脏疾病中的应用 超声造影技术应用新进展 本文将从以下四个方面作一叙述 * 一、声学造影剂的作用原理及其发展过程 * 声学造影剂的作用原理 声学造影剂(contrast agents)是由空气或其它气体微泡外包裹不同的膜物质作为外壳或吸附于微颗粒物质组成,另含有溶液介质的溶剂 微气泡是超声波的强的散射体,可使背向散射信号提高30dB,比红细胞背向散射信号强一亿倍 作用原理如下: 微气泡在声场交变电声压作用下的非线性运动产生谐波信号,能提高轴向分辨率及信躁比,改善图像质量 * 声学造影剂的发展 声学造影剂早在1968年开始应用于临床 1989年开创了经末梢静脉注入造影剂到达肝脏的造影新途径 1994年首次应用于肝脏临床研究 声学造影剂分为两代 空气微泡造影剂:Albunex,Levovist 含氟碳气体的微泡造影剂 :Echogen、 Sono vue、 AF系列、 Nc 100100 、“全氟显”与“脂氟显” * 二、新兴的超声造影 显像技术 * 即一些增强造影剂散射回声的技术 第二次谐波灰阶成像 (Second Harmonic Gray Imaging SHGI) 能量多普勒谐波成像 (Power Doppler Harmonic Imaging PDHI) 间歇式谐波成像 (Intermittent Harmonic Imaging IHI) 脉冲反向谐波成像(Pulse Inversion Harmonic Imaging PIHI) 双幅实时模式 * 三、正常肝脏的超声造影 * 肝脏造影的循环途径 * 肝组织增强动态过程分为三个时相 肝动脉相:动脉血管迅速显影,分支形态规则,似“枯树状” 延迟相:肝组织呈均匀强烈增强,在造影剂注入后3分钟左右达到高峰,此时血管结构不显影 超声造影对肝脏疾病的诊断依据:血管显像期病变组织与正常肝组织动态变化的差异及延迟相二者不同的增强类型 * 四、超声造影在肝脏疾病中的应用 *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肝占位性病变的鉴别诊断:原发性肝癌(PHC) ,肝血管瘤 ,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NH) ,转移性肝癌 提高对肝内肿块的探测率 评价肝肿瘤介入治疗效果 超声造影与流速剖面技术评价肝硬化程度 肝脏霉菌感染等炎性假瘤的超声造影初探 * (一)肝占位性病变的鉴别诊断 * 笔者对248例肝占位性病变患者应用超声造影剂Sono Vue行实时双模式灰阶成像超声造影检查,结果: 表1 248例肝占位性病变造影增强的动态时相变化(s) 病变类型 例 始增时间 峰值时间 始消时间 持续时间 原发性肝癌① 122 11.5±2.9 19.1±3.1 31.8±6.5 59.3±21.2 转移性肝癌② 26 16.8±4.6 27.8±1.8 36.1±4.7 61.2±11.7 肝血管瘤③ 68 32.5±16.5 53.7±18.3 186.7±21.3 肝增生结节④ 32 15.7±5.7 23.3±5.4 63.5±18.4 179.8±25.4 (始增时间:①与③比较,P0.05 峰值时间:①与②③④比较,P0.05;③与②④比较,P0.05; 始消时间:①②与④比较,P0.05; 持续时间:①②分别与③④比较,P0.05) * 多数呈“快进快出”,少数呈““快进慢出” 笔者通过对35例HCC及13例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NH)的造影增强持续时间与其DNA增殖相关性研究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超声造影增强表现与肝癌细胞DNA增殖水平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原发性肝癌超声造影表现与生物学特性关系 原发性肝癌 * 表2 三组肝脏肿瘤造影增强动态时相变化(s) 组别 例数 始增时间 峰值时间 始退时间 持续时间 A 28 17.93±3.91 26.15±3.60 36.96±4.73 54.26±10.98 B 7 16.29±3.64 25.29±5.06 64.14±5.43 116.71±12.96 C 13 15.46±3.20 25.85±5.74 59.69±7.45 169.15±35.03 表3 三组肝脏肿瘤细胞增殖比率(x%±s%) 组别 例数 细胞增殖各期 增殖系数(PI)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