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马说》课时一.docxVIP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马说》课时一.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3、马说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文学常识,积累文言字词,翻译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本文托物寓意的写法,理解作者怀才不遇的感情。 3、认识封建社会不识人才、埋没人才的昏庸愚妄,引导学生认识当今时代的优越条件,努力学习,使自己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教学重点 理解伯乐和千里马的寓意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体会本文托物寓意的写法 教学方法 朗诵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积累字词翻译课文朗读背诵 一、导入(故事导入) 战国时,楚国有一个叫汗明的,到春申君那里毛遂自荐。他对春申君说:“您听说过千里马吗?有一匹千里马,已过拉车年龄。有一天,它拉着盐车上太行山,蹄子蹬直,膝盖弯屈,尾巴下垂,皮肤溃烂,汗水四溅,它实在拉不动了。这时伯乐遇上了它,爱怜地抚摸它,为它哭泣,脱下衣服盖在它身上。于是,千里马俯身喷气,仰头嘶鸣,声音直冲云霄。这是为什么呢?就因为它看到伯乐了解自己啊!如今我被困在地方上已经很久了,难道您就不想举荐我,让我像千里马一样,为您仰天嘶鸣吗?”故事中受困的千里马因遇到伯乐而焕发了青春。现在,我们一块儿来学习韩愈的《马说》,它将告诉我们,伯乐对于千里马是多么的重要!(教师板书课题) 1、作者及文体简介(多媒体展示)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县西)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因曾任吏部侍郎,所以又有“韩吏部”之称。谥号“文”,所以又世称“韩文公”。唐代文学家。 韩愈三岁而孤,由嫂抚养,刻苦好学。及长,尽通六经百家之学。贞元八年进士,曾任汴州观察推官、四门博士、监察御史等官。因关中大旱,上疏奏请减免徭役租赋,得罪权贵,被贬为阳山令。后又因上书谏阻迎佛骨,触怒宪宗,几乎被杀,乃贬为潮州刺史。穆宗时,官至吏部侍郎,卒年五十七。 在文学上,他领导了著名的古文革新运动,反对浮艳华美的骈文,恢复散句单行、自由朴实的秦汉散文艺术,掀起了散文的新高潮,奠定了唐宋八大家古文的基础,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散文无论说理、叙事、言情,均写得生气流动、雄奇奔放,被誉称为“文起八代之衰”。 2、关于文体: 说,是古代一种文体,可以说明议论,也可以记叙事物,但都是用来阐述作者对各种问题的见解。 本文是《杂说》第四篇,“马说”是后人加的标题,“说”比“论”随便,是一篇托物寓意的散文。 3、关于背景: 韩愈所处的中唐时期,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朋党之争激烈,许多中下层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都怀才不遇,难以找到出路。通不过科举考试就潦倒终身,即使考上了还要受到种种限制,根本无法施展自己的抱负。韩愈自身就经历过这种遭遇,因此他对埋没人才不但不满,而且加以揭露和抨击。 二、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 1、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 ⑴教师播放示范朗读,学生听读,要求听准字音。教师抽查预习情况,督促学生积累生字、通假字。(多媒体显示) ①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祇(zhǐ)骈(pián)尽粟一石(dàn)食(sì)马者其真无马邪(yé) ②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食之不能尽其材 才美不外见 其真无马邪 教师选四位同学回答,明确: 食:通“饲”,喂养,读“sì”。 材:通“才”,才能,读“cái”。见:通“现”,表现,读“xiàn”。邪:通“耶”,吗。 ⑵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跟读,提醒学生注意句中停顿。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⑶学生大声读课文,注意语调的变化。 ⑷学生齐读课文。 2、翻译课文,整体把握文意。 ⑴学生自读课文,参考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词句,翻译课文。 ⑵教师分发文字资料,帮助学生积累词语。 ①积累重点词语:相、骈、枥、策、粟、邪 ②掌握一词多义: 策:策之不以其道(鞭打,名词动用) 执策南昌临之(名词,鞭子) 其:安求其能千里也(它) 其真无马邪(通道,表反问语气) 其真不知马也(恐怕,表推测语气)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它的) 之:祗辱于奴隶人之手(的,助词) 马之千里者(结构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策之不以其道(它,代词)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它,代词) 以:不以千里称也(凭借) 策之不以其道(按照) 尽:一食或尽粟一石(吃尽) 食之不能尽其材(竭尽) ③难句翻译。 一食或尽粟一石:吃一顿有时能吃尽一石粮食。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它叫却不能通

文档评论(0)

直挂云帆济沧海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