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件:发热ppt.ppt
三、体温下降期 特点: 调定点回降至正常, 体温下降(骤退或渐退) 直至与回降的调定点 相适应;散热?产热 (出汗期) 临床表现:大量出汗,皮肤潮湿 Ⅰ Ⅱ Ⅲ 第四节 热限及其成因 动物实验中,静脉注射内生致热原引起的发热效应,在一定范围内呈量?效依赖关系。但体温增高达到一定水平后,再增加致热原剂量,发热效应就不再增强,体温上升被限定于一定高度,这种现象称为热限。 热限是机体对调节性体温升高的自我限制,是自稳调节的重要机制之一。 体温正调节受限 负调节加强 发热时体温的负调节 负调节中枢 内生解热物 (神经肽) 负调节中枢 脑腹中隔区 ( VSA ) Ventral Septal Area 中杏仁核 ( MAN ) Medical Amygdaloid Neuleus 作用:产生信息,限制体温增高 内生解热物 精氨酸加压素(AVP, 9肽) ??促黑激素(??MSH,13肽) 第五节 功能与代谢变化 一、循环系统 血温??窦房结刺激,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活动??心率? ,心肌收缩力??心输出量? 二、呼吸系统 血温?,酸性代谢产物??呼吸中枢兴奋?呼吸加深加快 三、消化系统 交感兴奋?消化液分泌? 、胃肠蠕动? 四、中枢神经系统 血温??CNS兴奋性? 五、免疫系统 适度发热?中性粒细胞吞噬能力?,干扰素产生?活力? 六、代谢变化 1.蛋白质代谢 分解??负氮平衡 2.糖代谢 糖原分解??血糖??糖尿 3.脂肪代谢 分解??酮血症,酮尿症,消瘦 4.水盐代谢 高峰期尿量↓?钠水潴留; 退热期尿量??脱水; 组织分解??血钾??代谢性酸中毒 第六节 热型及其意义 把不同时间(如每天2次)测得的体温值标在体温单上,将各体温值连起来形成体温曲线,便于观察热程中体温动态变化的特征。某些疾病过程中存在具特征性的体温动态变化,称为热型。 热型可反映某些疾病的病情变化,并可作为诊断、评价疗效和估计预后的重要参考。 第七节 发热的利弊及治疗原则 发热是机体抵抗致病因子侵袭的防卫反应之一。 发热过度过久,则对机体不利。 发热的处理原则 一般不主张过早采用过于强烈的解热措施。 下列情况时应及时解热: 体温过高(40℃以上)。 患者有明显不适、头痛、意识障碍和惊厥。 恶性肿瘤患者。 心肌梗塞或心肌劳损者。 应加强对高热或持久发热病人的护理。 发 热 (fever) 第一节 概述 ※发热的概念 致热原 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上移 调节性体温升高 过热(Hyperthermia) (体温 调定点) 生理性体温? 病理性体温? 发热 (体温=调定点) 体温升高 (0.5℃) 第二节 原因与机制 致热原(pyrogens) 引起人或动物发热的物质 发热激活物 内生致热原(EP) 革兰阴性细菌与内毒素 革兰阳性细菌与外毒素 病毒 其它:真菌、螺旋体、支原体、立克次体、疟原虫等 一、发热激活物 (一)外致热原 来自体外的致热物质 抗原-抗体复合物 炎症灶激活物和致炎物 类固醇:本胆烷醇酮 (二)体内产物 二、内生致热原(EP) 产EP细胞在发热激活物的作用下,产生和释放的能引起体温升高的物质。 (一)概念 (二)种类 1.白细胞介素-1(IL-1) 来源 主要为单核巨噬细胞,白细胞和EC也能产生IL-1 性质 小分子蛋白质;不耐热。微量引起单相热,0.1?g/kg引起家兔双相发热。无明显耐受性,能引起急性期的多种反应 。 2.肿瘤坏死因子(TNF) 来源 TNF?由巨噬细胞产生;TNF?(淋巴毒素)由T细胞产生;LPS 和IL-1 为诱生物。 性质 引起发热的热型与IL-1引起者相似;小剂量引起单相热;大剂量(10?g/kg)引起双相热 3.干扰素(IFN) 来源 IFN ?由单核细胞产生;IFN?由成纤维细胞产生;IFN?由淋巴细胞产生 性质 具有抗病毒和抗肿瘤作用;各种IFN中IFN?的致热性较强,能引起单相热 4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 (MIP-1) 来源 内毒素刺激巨噬细胞后产生,分MIP1?和 MIP-1?两型。 性质 为肝素?结合蛋白质,有激活多形核白细胞引起炎症反应的作用;有明显致热性,引起单相发热反应 性质 具有复杂的生物学功能,具有明显的致热性。脑内IL-6在发热中的作用较重要。 5.白细胞介素-6(IL-6) 来源 由单核巨噬细胞,EC,淋巴细胞,SMC等产生,IL-1和LPS为最强诱生物 。 产EP细胞 单核巨噬细胞:血单核细胞,肝枯否细胞,肺、脾、腹腔、骨髓巨噬细胞等 肿瘤细胞:白血病细胞,霍奇金氏淋巴瘤细胞,肾母细胞瘤细胞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