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节 化学致癌物筛查的基本方法 化学致癌物的判别包括两方面的证据: 人群流行病学调查:必须具备两项以上不同研究者在不同地点、不同对象中以不同调查方法获得的结论相符的证据。 动物实验:至少有两项按现行常规设计进行,符合GLP,在不同物种动物中所得结果一致的动物致癌物鉴定资料。 * * (一)遗传毒性试验 ?依据:化学物致突变性与致癌性紧密相关。 ?局限性:无法检出非遗传毒物的致癌性(假阴性)和具有遗传毒性的非致癌物(假阳性)。 * * 一、短期试验 致癌物筛选试验主要包括: ?基因突变试验:包括用微生物、昆虫、哺乳类动物细胞及啮齿类动物进行体外或体内试验,其中以Ames最常用。 ?染色体畸变分析:微核试验。 ?直接观察化学物对DNA的损伤:SCE试验。 * * (二)细胞恶性转化试验 细胞恶性转化试验:是指受试物与正常细胞在体外接触,如有致癌作用,可使正常细胞形态、功能发生变化,发生与癌细胞相似的过程。 体外培养细胞观察内容:细胞生长自控能力、增殖速度、细胞形态、生化表型以及移植于动物体内形成肿瘤的能力等。 * * 原代细胞:如SHE细胞、人类成纤维细胞、小鼠皮肤或大鼠支气管上皮细胞等; 细胞系:BALB/C-3T3,C3H10T1/2,BHK-21; 病毒感染细胞:如RLV/RE细胞(劳舍尔白血病病毒感染的Fisher大鼠胚胎细胞)和SA7/SHE细胞(猿猴腺病毒感染的SHE细胞)。 * * (一)哺乳动物短期致癌试验 ?小鼠肺肿瘤诱发试验 ?大鼠肝转变灶诱发试验 ?小鼠皮肤肿瘤诱发试验 ?雌性大鼠乳腺癌诱发试验 * * 二、动物致癌试验 (二)哺乳动物长期致癌试验 ?化学致癌物最大的特点是有一个较长的潜伏期,对于一个新化学物的致癌性评价,不可能也不容许等到数十年后才取得人肿瘤流行病调查资料方作出判断。动物致癌试验只需相对较短的时间,对动物进行终生染毒,即可取得资料。 ?可严格控制受试物进入机体的途径、剂量及动物的生活环境,从而排除其他因素对试验结果的干扰。 * * (一)动物选择 种属 :对肿瘤的感受性,特别是对受检物有特定的靶器官尤为重要。 品系:①已知对相似化学结构的物质敏感。②肿瘤自发率低。③代谢转化速率和方式与人相似。 性别:一般是雌雄各半,特殊情况用单性。 年龄:一般用刚断乳或断乳不久的幼年动物,因为此时动物的感受性高,同时也可以使试验接触时间更长。 动物数量:每剂量组不少于雌雄各50只,希望在出现第一个肿瘤时,每组还有不少于25只动物。当对照组肿瘤自发率较高,而染毒组肿瘤发生率较低时,所需动物数增加。 * * * * (二)剂量设计 3个染毒剂量组 ?低剂量组——无作用剂量组,不产生任何毒性效应 ?中剂量组——阈剂量组 ?高剂量组——发生肿瘤剂量组 1个对照组(必要时另设一个溶剂对照组) 注:为使染毒组肿瘤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在设计剂量时应考虑使用尽可能大的量,使试验不至于漏检具有阳性致癌作用的物质。 * * (三)染毒途径 经胃肠道、皮肤、呼吸道、注射等途径染毒,前提是尽量按人类实际接触情况选用适宜的染毒途径。 * * (四)实验期限与染毒时间 染毒时间一般要求染毒至实验结束甚至终身染毒。但也有人认为,为了减少中途非肿瘤性死亡,建议在9-10个月后停止染毒。试验的观察期限要长,原则上要求长期甚至终生观察,一般小鼠1.5年,大鼠2年,可能时分别延长至2年和2.5年。 * * 一般毒性实验所观察的一些指标,如摄食、活动、体重。 观察皮肤及全身浅表部位有无肿瘤,并记录发生的部位、数目、性质、大小。 病理学检查必不可少。可从肉眼开始,逐一检查每一器官,然后进一步作病理切片。其范围至少包括已出现的肿瘤或可疑肿瘤以及肉眼观察有明显病变和怀疑有某些病变的器官。 * * (五)结果观察 1、肿瘤的发生率: 肿瘤的发生率= ×100% 计算时须注意:先计算全部肿瘤的发生率,然后将良性与恶性分开,还应注意统计不同器官组织肿瘤的发生率。 当染毒组肿瘤的发生率显著大于对照组,并呈现剂量-反应关系,以及发生与对照组自发肿瘤类型不同的肿瘤等,均认为是阳性。 * * 实验结束时患肿瘤动物的总数 有效动物总数 (最早出现肿瘤时存活动物总数) (六)结果评定 2、多发性: 肿瘤的多发性是化学物致癌的又一个特征,这包括一个器官出现多个肿瘤或多个器官出现肿瘤。故要计算各组的平均肿瘤数。当染毒组与对照组存在差异,并有剂量-多发性关系,则认为是阳性。 *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