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课件:先天性斜颈.ppt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姿势矫正 6、姿势疗法:当患儿能抬头时,做俯卧位颈肌力量训练,颈部两侧主动旋转练习,治疗师和家人可用玩具等诱导动作,尤其是旋向患侧外上方向。指导家庭的卧位、抱持姿势以纠正不良斜颈习惯。 7、同时还需家长密切配合,在日常生活中采用与头面畸形相反的方向动作加以矫形,如喂奶时,让患儿吃母亲同患儿患侧的奶,可使患儿头偏向健侧从而纠正头向患侧偏,还有睡眠的枕垫或用玩具吸引患儿的头偏向健侧等来纠正姿势。可以缩短病程且疗效更好。? 手术治疗 对1岁以上的斜颈明显的患儿可行胸锁乳肌切断术等进行治疗。 手术中还须防止误伤局部的主要血管、神经、淋巴管等结构,造成不应出现的并发症。   术后颈部固定要可靠,时间要够,一般固定时间为8~12周。斜颈程度较轻的患儿,我们主张采用单纯颈部石膏固定(患侧石膏托比健侧高)或颈托;年龄偏大、斜颈程度严重的患儿,采用头颈胸石膏固定,以达到矫正目的。 看图操作: 感应电疗机 贴法: 手法示范 手法示范 回顾 1、先天性斜颈的检查方法? 2、先天性斜颈的病因?分类?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 3、先天性斜颈的手法治疗和物理治疗。 4、手法相互练习 先天性斜颈 东莞东华医院康复医学科 黄留民 教学目的与要求: 1、熟悉胸锁乳突肌的解剖及检查方法。 2、掌握先天性斜颈的病因,诊断,鉴别诊断。 3、掌握先天性斜颈的治疗手法。 4、掌握物理因子对先天性斜颈治疗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胸锁乳突肌的解剖 起自胸骨柄前面和锁骨的胸骨端,二头会合斜向后上方,止于颞骨的乳突。 作用:是一侧肌肉收缩使头向同侧倾斜,脸转向对侧,两侧收缩可使头向前屈。 什么是先天性斜颈? 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简称“斜颈”,俗称“歪头。 定义:是一种常见的颈部畸形,由于一侧胸锁乳突肌纤维变性或挛缩,使头部偏患侧,而下颏转向健侧的一种头颈部不对称畸形。 类型:骨性、肌性、眼神经性、习惯性、精神性之分,又有先天性及后天性之别 . 什么原因引起的? 因为很多病例有难产或胎位不正史,故认为与产伤有关。由于产伤,胸锁乳突肌撕裂、形成血肿后机化或因肌肉损伤后肿胀,静脉回流受阻而发生缺血性挛缩所致。 但近年来发现,本病患儿中,多数为顺产及剖腹产,故又有人认为在宫内胎儿头颈位置过度侧屈,使同侧胸锁乳突肌的静脉受压,肌纤维水肿,变性挛缩。此外,有人还认为本病可能与子宫、外感染,遗传及动静脉栓塞而致肌肉坏死。 临床上有什么表现? 1.婴儿生后7~10天一侧胸锁乳突肌中下1/3处,有肿块隆起,质地坚硬,呈梭形或椭圆形,无压痛,可随胸锁乳突肌活动。随后肿块变硬,不活动,胸锁乳突肌纤维性挛缩、变短,呈条索状,牵拉枕部偏向患侧,使患儿头部偏向患侧,下颏转向健侧。 2.随着年龄增长,挛缩的肌肉日趋严重,畸形更加明显。患侧面部肌肉及斜方肌轻度萎缩,自上而下缩小,扁而短,健侧圆而长,两侧不对称;患侧肩峰与口角间的距离两侧不等长 ;眼与耳不在一个水平上;头部斜度渐渐增大,患侧耳朵接近肩部,严重者导致颈椎侧弯畸形,颈胸段脊柱侧凸,凹侧指向患侧。 3.头颈向患侧旋转和向健侧倾斜活动受限。 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一般不困难,根据病史和检查基本可以确诊,但早期有时容易忽略。临床需要与其他的疾病鉴别(视触诊+B超) 1、产伤锁骨骨折:新生儿产伤引起锁骨骨折,由于疼痛的原因,头颈部偏向患侧,7~10天左右骨痂生长,出现肿块。但肿块位于锁骨上,固定不移动,X线摄片可以确定诊断。 2、先天性颈椎畸形:如半椎体畸形,也可出现头偏向一侧。需颈椎摄片确诊。 3、颈部淋巴结炎:由于疼痛或肌肉痉挛而出现斜颈,但淋巴结炎局部有红、肿、热、痛或肿大的淋巴结可以鉴别。 4、眼科疾病:斜视可以出现头偏斜一侧,需进行视力检查才能明确诊断。 治疗原则 1.及早诊断,尽早治疗,效果好。否则畸形和继发性改变随年龄增大而加重,晚期合并其他组织异常(如面部畸形、颈椎侧弯)则难于恢复正常。一般应在产后8个月前治疗为佳。 2.手法治疗:及早坚持手法治疗,多数可获得矫正。( 适用于1岁以内者) 3.手术治疗:切断挛缩的胸锁乳突肌。术后可用头颈胸石膏固定于过度矫正位,4—6周后拆除。(手术治疗适用于1岁以上之儿童)。 物理治疗有哪些? 1、音频:治疗极置于胸锁乳突肌区,辅助极置于枕后区,输出电流量10UA,通电时间20?min/次。 2、感应电流:患儿头转向健侧,电极在胸锁乳突肌区往返移行,电流量从弱电流开始,逐渐加大至中等电流,通电时间从每次3min逐渐增加至5min。 3、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对早期胸锁乳突肌血肿,可在正极加糜蛋白酶10mg(2ml)或透明质酸酶2ml置于胸锁乳突肌肿块区,负极为清水电极置于枕后区,即斜对置,电流量为5mA,电疗时间20?min/次。对中后期的机化肿块选择

文档评论(0)

iua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