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核武器和核事的防护.ppt

  1.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对核武器和核事的防护

二、核武器的杀伤破坏因素 (1)、光幅射:是爆炸后1~10秒时间内的闪光及几千万摄氏度以上的高温火球辐射出来的强光和热。其杀伤破坏因素主要是“烧”和“爆”。时间几秒钟,温度3000—4000℃; (2)、冲击波:是爆炸时(几十秒内),高温高压火球猛烈膨胀压缩周围空气而形成的高速高温高压气浪。速度100米-几百米/秒以上,对人员和物体能够造成挤压、抛掷作用。 (3)、早期核幅射:(贯穿辐射)。是核爆炸最初十几秒内放射出来的穿透力很强的射线,使人的生理机能改变,新陈代谢失调,造成放射病死亡; .N (5)、放射性沾染:对人员伤害有三个途径: ①体内照射。人员将放射性尘吸入食入体内引起伤害,使人的造血器官及生理机能受到破坏,得放射病。 ②体外照射。处在沾染区的人员,受到射线的直接照射,它对人员的伤害程度取决于吸收剂量的大小。 ③皮肤灼伤。带放射性的灰尘直接落到人身上或接触了沾有放射性灰尘的物品,造成皮肤灼伤,使皮肤出现红斑、水泡甚至溃烂。 二、对核武器杀伤破坏因素的防护 (4)、核电磁脉冲:是核爆炸瞬间产生的一种强电磁波。持续时间几十微秒,作用半径可达几千公里,对人没有直接伤害,主要对电器、电机、电子设备有破坏作用,消除计算机上储存信息,使雷达通讯自动控制系统失灵; (3)对核事故的防护 比比看: 1.核武器爆炸的杀伤性因素有_____、 _____ _____、 _____ 、 _____。 2.发现核爆炸闪光后,我们如果处在如下地点应采取什么防护动作? ①空旷地点②大堤旁③睡在床上④伏在临窗上 3.在核事故发生后的最初阶段,应如何隐蔽自己? * * * 对核武器袭击 核事故的防护 主讲:范小忠 东台市新街镇中学 一、当今世界的“核威胁” 二战中核技术的运用 据1998年统计,全世界有20多个国家掌握了核技术,核弹头总数超过3.6万枚,其中美国、俄罗斯占全世界核弹总数的97%,一旦爆发核战争,全部核弹足够使人类生存的地球毁灭数十次。 NMD TMD 1、光辐射 2、冲击波 3、早期核辐射 4、核电磁脉冲 5、放射性沾染 三、对核武器的杀伤破坏因素的防护 了解武器基本知识,学会防核武器袭击的方法。 准备好简易的防护用品(如口罩、雨衣、被单等),以及生活用品,掌握防护器材的使用方法。 (1)核事故核武器袭击前的准备 按预定方案,迅速有秩序地进入指定的人防隐蔽工程,并按指定位置坐好。 (2)核武器袭击时的防护 听到警报,家庭人员应迅速拉断电闸、关闭煤气或熄灭炉火。 在室内:利用拐角或墙角的桌下、床下卧倒。尽量避开门窗和易燃、易爆物 (2)核武器袭击时的防护 在街上:利用坚固的建筑物拐角处或紧靠隐蔽一侧的墙根处卧倒,但要避开高大易倒的建筑物(如烟囱、高压线等)。 在空旷地:利用土堆、丛林、桥洞等地形卧倒。 卧倒基本方法: 双手交叉垫胸下,闭眼收腹闭嘴巴。   两腿伸直且并拢,低头憋气用物遮。 (3)核武器袭击后的行为 冲击波过后,应立即站起,迅速抖落身上的灰尘,尽快进入人防工事或撤离站染区域。进入人防工事后,应对人员或物品进行洗消。 撤离沾染区时,应穿戴好防毒衣、防毒面具。 没有防毒器具也可用就便器材进行防护:用雨衣、塑料布、床单等 遮盖暴露的皮肤,用耳塞或棉球塞住耳朵,戴口罩或用毛贴捂住口鼻。扎好“三口”即领口、袖口、裤脚口。 (领口、袖口、裤脚口)扎紧方法 (1)用毛巾扎领口。 (2)袖口应先叠紧,在袖口上方5厘米处用松紧带扎紧,活结系于外侧。 (3)裤脚也先叠紧,用绳子在裤脚口上方5厘米处扎紧,活结系于前侧。 小知识: 在沾染区内不要接触沾染物,不要吸烟、饮水和吃食物,不要坐卧。 撤离时人员之间应保持适当距离,防止扬起灰尘沾染其他人员。 离沾染区后,应进行人员、物品的洗消: (a) 有条件的进行全身淋浴。 (b) 局部擦洗,用清水和肥皂擦洗暴露的皮肤和漱口。 (c) 无水时,用毛巾、纱布或棉球干擦,方法是从上到下,顺一个方向擦拭。 d)衣服物品可用拍打、扫除、抖指、洗涤、抹擦、冲洗等各种方法消除沾染。拍打挥拂时,应戴手套,站在上风、顺风处。 注意:洗消用过的水应排入指定的污水坑内。用过的棉球等垃圾应倒在指定的地点,不能随便乱倒乱丢。 1、1957年,英国塞拉菲尔德核设施核事故。 2、1957-1958年,前苏联乌拉尔山脉的克什特姆城核事故。 ?3、1979年,在宾夕法尼亚哈里斯堡附近的三里岛电厂核事故。 4、1986年4月26日,原苏联位于基辅市郊区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核事故 5、1987年9月28日,德国巴伐利亚疾病研究所核事故 核 设 施 (例 如 核 电 站) 一 旦 发 生 意 外 情 况、 造 成 放 射 性 物 质 外 泄, 致 使 工 作 人 员、

文档评论(0)

ldj2153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