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是我国应用广泛的一种语言艺术,历代不少名人都与对.pptVIP

对联是我国应用广泛的一种语言艺术,历代不少名人都与对.ppt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对联是我国应用广泛的一种语言艺术,历代不少名人都与对

* 对联是我国应用很广泛的一种语言艺术,历代不少名人都与对联结下了不解之缘,发生了很多故事 鲁迅 欧阳修 ???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六一居士,吉水人,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少年时代的欧阳修家贫如洗,为觅生计和求学,四处奔波。十二岁那年的一天,他身背书囊,匆匆行至襄阳城下,见城门已关,抬头望见城头有一个老兵把守,便拱手施礼道:“烦请老伯开门,放学生进城好吗?”老兵问:“城下何人?为何现在进城?”欧阳修答道:“读书人远道而来,进城求宿。”老兵本不敢违例开城门,但听出是个很懂礼貌很有点口才的小书生,顿起爱怜之心,说道:“既是书生,我出一联,对得出,放你进城;对不出,明晨再进。”欧阳修答道:“遵命。”老兵念道:“开关早,关关迟,放过客过关。”欧阳修一听这上联,看似随便说出,其实叠字连用,暗藏机巧,便接上说:“出对子容易,对对子难啊,请先生先对吧。”老兵大声道:“我是要你对的!”欧阳修笑道:“学生已经对过了。”老兵一想,恍然大悟,立即下城楼开了城门。    讲到这里,也许少年朋友们会问:“对联讲究的是字数相等,既然上联十一个字,下联怎么是十六个字呢?”其实,这幅对联是:    开关早关关迟放过客过关,    出对易对对难请先生先对。 鲁迅幼年对句   。鲁迅先生幼年,在私塾念书时,不但非常勤奋,而且善于把学到的知识融汇贯通、灵活运用。有一次,私塾先生上对句的课,出了个上句: 独角兽 要同学对。有的同学对“两头蛇”,有的对“三脚蟾”,有的对“八脚虫”,“九头鸟“等等,先生都不满意。鲁迅根据读过的《尔雅》(1)中的句子,对了: 比目鱼 先生连连点点头。说:“很好!‘独’不是数,但有单的意思,‘比’也不是数,却有双的意思。” 又一次,先生出了上句: 陷兽入井中; 鲁迅又根据《尚书》(2)里“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对了个受先生赞赏的下句: 放牛归林野。 鲁迅先生,从小就打下了坚实的对句基础,所以,在他以后所写的诗文中,往往穿插了许多精采的对句 ???对对子 一个人年少时,一次和同学们—起输吃了和尚庙里的桃子?和尚找到先生追查,先生又追责学生, 始终没人承认。 ????于是,先生煞费苦心地出了个主意,让学生对对子,并说,谁对上了,免罚;谁对不上,就罚谁。 ?那对子的上联是:“昨日偷桃钻狗洞,不知是谁?”他思索了片刻,对答“他年攀桂步蟾宫,必定有我!” 先生顿惊其才,欣喜若狂,把追查偷桃的事置诸脑后,于是,全班学生都免于责罚了。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由,北宋散文家,与其兄苏轼同属“唐宋八大家”之列。 一天,苏轼带着年少的弟弟苏辙游巫山。山上一位老道听说神童苏轼光临,便想当面考考他。老道出了个异字同音对:“无山得似巫山好。”苏轼不假思索,立即对出下联:“何叶能如荷叶圆?”老道连连称好。 谁知,苏辙在一旁却说:“兄长的下联对得还不甚工稳,不如改一改。”苏轼问:“怎么改?”苏辙便念道:“何水能如河水清?” 苏轼和老道一听,以“水”对“山”更工稳,齐声叫好。从此,苏辙也远近闻名了 王维留诗救自己 王维(701-761),一作(698-759)唐代杰出画家、计人。字摩诘,原籍太原祁(今山西省祁县境)人。后迁居蒲州(今山西省永济),遂为河东人。工诗善书,尤以画名,开元进士,官至尚书右丞,故人称“王右丞”。其作品魄力雄大,一变古来的钩斫画法,创渲谈的破墨法。宋苏东坡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唐朝开元年间,安禄山起兵叛乱,唐明皇带了妃嫔仓皇逃离长安,西入四川。诗人王维和一指官员来不及逃跑,被叛军抓住。王维急中生智,吞下一粒“哑药”,暂时成了“哑巴”,于是保全了性命。 ????过了半个月,叛军把抓来的人一齐带到洛阳,安禄山在凝碧池大摆庆功宴。叛贼用刀枪威逼明皇的官员、乐师现场献诗奏乐。乐师雷海青怒目圆睁,痛斥叛贼,并用力将乐器摔坏,然后噗通一声跪倒在地,面朝西边痛哭流涕,大呼:“明皇万岁!”安禄山见此情景,气得暴跳如雷,当场下令处死乐师。杀鸡儆猴,果然见效。有些官员因担心被杀,不得不为叛军做事。王维听说凝碧池发生的事情,便曲折隐晦地作了一首《凝碧诗》: 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僚何日再朝天? 秋槐叶落深宫里,凝碧池头秦管弦。 ????诗中暗写叛乱给百姓带来的深重灾难,含蓄地表达了对唐朝天子的无限思念,虽然也描写了眼前热闹的庆功场面,但用了“秋槐叶落”的凄凉景色作背景,含有弦外之音,暗示叛贼不会长久。 ????不久,叛乱平定了,唐明皇平安地回到长安。第二天,皇上下令对所有成为安禄山俘虏的官员一律问罪。王维早有准备,向朝廷呈上那道《凝碧诗》,凭着“百僚何日再朝天”这一句,被

文档评论(0)

ldj2153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