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上的书写尼采与基督教-(德)洛维特.pdfVIP

墙上的书写尼采与基督教-(德)洛维特.pdf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第 1 页 尼采 的敌基督教 登山训众* 德 洛 维 特 著  吴 增 定 译 从宗教意义上说,笛卡尔到黑格尔、黑格尔到尼采 的后基 督教哲学是一种独特 的模棱现象 ( :后基督教 哲学思考 的立足点是基督教传统,但正因为如此,这种哲学又 希望 以纯粹哲学的方式奠定基督教信仰 。只要把基督教信仰 同希腊、前基督教哲学加以对比,这种模棱性就一 目了然。 使徒保罗把知识作为这个世界( 的智慧,同真 正的信仰智慧区分开来;与后者相 比,这个世界的智慧在上帝 面前不过是愚拙罢 了。奥古斯丁进一步考察了这种 《新约》 思想,也就是超世界的信仰优先于世俗知识;假如说对上帝的 哲学认识构成 了 自然神学,启示 的信仰构成超 自然 的神学,奥 古斯丁就是把对上帝的哲学知识变成 了启示的信仰 。但从此 之后,哲学家不再像古希腊哲学家那样,面对一种神话神学和 政治神学,而是面对一种信仰神学;这种信仰神学也不再像希 本文原题为 ,经授权译 自 《全 集》 页 编注 。 第 2 页 腊“信念 ” )的“信 以为真 ”那样 ,同作为“真知 ” )的真正 知识相对立 。相反 ,信念和真知,都有别于作为信仰( 的基督教 信仰 。正因为如此,在不信( )或无神论的概念 中也出现了类似 的区分。希腊哲学绝少有不信神的,同样,从笛卡尔到黑格尔的哲学也绝 少不在基督教传统的范围内。但苏格拉底被判死刑 ,因为他崇拜的不是 城邦之神 ;费希特犯了无神论之罪,因为如同之前的康德和之后的黑格尔 和谢林 ,费希特也从哲学解释教会 的启示信仰 。康德 的 《单纯理性限度 内的宗教》、黑格尔的 《宗教哲学》以及谢林的 《神话哲学与启示哲学》,都 使信仰成为多余 。在 同城邦权威的冲突中,犯不敬神之罪的古代哲学家 屈服了,因为城邦同时也是一种宗教体制;在与教会权威的冲突中,犯无 神论之罪的后基督教哲学家也屈服 了,因为教会 同样是一种政治权力 。 就后基督教哲学同信与不信的关系而言,哲学与教会启示的分歧,说得普 遍些,知识与信仰的分歧,产生了一种根本的模棱性。这一模棱性的历史 开始于笛卡尔非信仰的上帝证明,中经康德的 “理性信仰”,最终达到黑 格 尔 的“宗教哲学 ”。 斯特 劳斯、费尔 巴哈、鲍威 尔( 鲁格( )和马克思在 世纪对基督教信仰的哲学批判 ,都开始于黑格尔并且完成于尼采 。基 督教信仰 的哲学批判因为是新教事件 ,从而也成为一种特殊 的 德意志事件 ,无论就哲学批判方面 ,还是就宗教方面 ,概莫能外 。那些 (基督教的)哲学批判者都是受过神学教育的新教徒,他们对基督教的批 判都 以基督教的新教形式为前提 。批判 (也就是区分 )可能要么着眼于 (哲学与信仰的)结合,要么着眼于分离。就基督教的哲学批判的后一层 面而言,这两种有关批判性区分的形式可能性同样突出了哲学与宗教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