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前面,我们通过对孔乙己的外貌、语言、动作等描写来展示人物的思想性格,下面,我们就人物所处的环境方面进行分析,看看环境描写的作用以及人物的社会意义。
1.故事发生在什么地点和时间?
地点:鲁镇咸亨酒店。时间:“20多年前”。
2.咸亨酒店喝酒的人有哪几种类型,各有什么特点?
从衣服、地点、方式三方面启发答问
3.这里的“短”和“长”、“外”和“里”、“站”和“坐”等反义词语反映了什么?
反映了等级森严,贫富悬殊,阶级对立。
4.掌柜对长衫客、短衣帮以及小伙计态度上有何不同?这说明掌柜是怎样的人?
掌柜对长衫客:极力逢迎,恭敬侍候; 对短衣帮:不讲情义,恣意剥削; 对小伙计:凶狠无情。 说明掌柜虚伪、势利、冷酷,媚富欺贫,唯利是图。
5.小伙计所管职务和所处环境有什么特点?交代这些有什么作用?
特点:单调无聊 “叫人活泼不得”。 作用:反衬出“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为孔乙己出场做了铺垫。
6.小说开始介绍鲁镇咸亨酒店的格局和酒店里各种人物及其相互关系,有什么作用?
咸亨酒店是孔乙己活动的空间,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缩影。文章通过对咸亨酒店格局的描写,自然而巧妙地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社会背景,形象而又深刻地揭露了阶级对立、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掌柜对“短衣帮”与“长衫客”的不同态度,店内单调无聊、令人窒息的气氛,让人感受到当时社会人与人之间冷酷、虚伪的关系,而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这样的特殊身份生活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就注定了孔乙己悲剧的必然性。
7.怎样理解这篇小说中的“笑”?为什么那些人对不幸者没有同情、没有帮助,却一味哄笑取乐?用哄笑声写孔乙己的悲剧有什么特殊的艺术效果?
首先是孔乙己“可笑”。他受封建教育毒害,被科举制度摧残,不会营生,迂腐麻木,假斯文,他的相貌、行动、言语是可笑的,写孔乙己的可笑,实质上是对封建文化和科举制度的尖锐嘲笑和讽刺。
其次是别人对孔乙己的取笑,要作阶级分析。掌柜是属于剥削阶级的人物,他对孔乙己的取笑,是对受苦人的玩弄和欺凌。此外,取笑孔乙己的人大多是短衣帮的劳苦大众,按理说应对孔乙己同情,他们的取笑是病态社会的病态心理的反映。封建制度的压迫剥削和毒害,在被压迫者中间,形成了隔膜冷漠的心理。麻木、不觉悟、丧失同情心,这一切都是封建制度造成的。
以笑贯穿全文,使孔乙己在笑声中出场,最后在笑声中离开生活舞台,既是对孔乙己的性格的批判,也是对社会的冷酷、群众的麻木的批判,更是对罪恶的封建制度的无情鞭挞。
8.掌柜忽然说:“孔乙己长久没有来了”,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忽然”,说明偶尔想起,他在掌柜等人头脑里印象不深,只是由于他欠的十九个钱才想起,承接上文——“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又引起下文——一酒客讲“他打折了腿”。
9.丁举人是通过科举爬到上层的读书人,他是怎样对待孔乙己的?交代这些有什么作用?这里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和记叙方法?
丁举人对同是读书人的孔乙己毫无怜悯和同情,在孔乙己写了“服辩”之后仍将他“打了半夜”,“再打折了腿”,不仅揭露了丁举人的凶残冷酷,也尖锐地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的本质和罪恶:培养残酷的统治者。侧面描写;插叙。
10.第9自然段的深刻含义是什么?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这段是承上启下的过渡段。前句归结了以上各个场面不同人们的笑,说明孔乙己的存在,不过是逗人发笑的笑料;后句预示孔乙己的悲惨结局,在那冷酷的社会里,他只是可有可无的戏弄对象,这是封建科举制度摧残下必然产生的悲剧。这句平平淡淡的话寄寓着作者浓烈的感情:对孔乙己既哀其不幸,又批判其麻木不仁和苟且偷生,以画龙点睛之笔,深刻揭露和控诉了封建科举制度和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
11.“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这句话应该怎样理解?
因事隔20多年,无人确切讲过孔乙己死的消息,只能推测。说“的确”,因为从孔乙己的社会处境和不幸遭遇来看,死亡是必然的。又由于在社会上毫无地位,根本无人重视,即使死了也是默默的无人关心的。小伙计确信其死,但又始终没有听到确实可靠的消息,所以说“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12.种种迹象都证明孔乙己已经死去,那么造成他非自然死亡的原因是什么呢?
直接原因——偷窃挨打,困顿而死;
制度因素——科举制度的牺牲品;
社会因素——民众的麻木、冷漠、缺乏同情;
性格因素——好吃懒做、偷窃。
原因似乎是多方面的。有民众的“冷漠麻木”,正是他们用传统等级观念来衡量他人(试想丁举人满口之乎者也,只会使人肃然起敬);还有孔乙己的好吃懒做,他怀抱旧式知识分子的价值观,以治国平天下为
文档评论(0)